盘状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本文主要介绍盘状红斑狼疮在咽喉部的损害,以下简称咽部狼疮、喉部狼疮。咽部狼疮日久,则多侵及口腔或喉部。喉部狼疮除继发于咽部狼疮之外,原发者不多。
中医将本病一直列于各种慢性咽喉病中,所以一般慢性的喉痹中肯定有本病在内。《喉科紫珍集》中呛食喉风的言语鼻音、进食反流等临床症状,很似本病,但无法进一步证实。
【临床表现】
咽部狼疮,常感咽部不舒、干燥,吞咽稍有不利。病及软腭,则言语呈开放性鼻音,饮水时可向鼻腔倒灌,但并无疼痛,也无颈部淋巴结出现。
局部病变,多在舌腭弓、软腭、悬雍垂等处。扁桃体则不易发生病变。初期,黏膜呈现多数红黄色小结,之后渐至腐烂,相互融合成灰白色、胶状、不整齐的肉芽创面,周围组织轻度充血。因其病程过长,常见创面一部分愈合而另一部分又有新的发展。少数病例,可发生于硬腭中央,软组织腐烂,使骨质暴露,甚至穿孔。
喉部狼疮,常发生嘶哑,喉部不适、麻木,轻度刺激性咳嗽等症状。检查所见,病变在会厌软骨及披裂会厌襞。开始有结节样浸润,逐渐增加延展,继而出现浅在性溃疡。之后,再慢慢发展而引起会厌软骨坏死,同时也有愈合的现象。可见瘢痕组织及畸形,但狭窄并不多见。
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肺部也不一定有结核病变。
根据病史及以上症状和检查所见,结合其缓慢、无痛及再发后愈合、愈合后又再发的特点,可以得出诊断。如配合脓液或溃疡处涂片培养检查结核杆菌或做活体组织检查,则更准确。
【病因病机】
实证,肺胃湿热浊气上蒸。虚证,肺胃阴伤。
【辨证论治】
无全身症状,虽然有糜烂、溃疡,但无痛痒感觉,所以热毒之邪可以排除。糜烂、溃疡为下有湿浊之气上蒸所致。至于轻度充血,也是湿浊久蒸而产生的轻热。这种轻度的热象,湿浊一去,可以自行消失。经久之后,嘶哑、麻木,以及溃疡的反复产生与愈合,必然正气消耗。归经在所在之处,当然隶属于肺胃两经。
·内治·
实证,应取渗湿化浊、清咽利喉法,方用《医宗金鉴》之鼠粘子五苓散。常用药:鼠粘子、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薏苡仁、车前子等。
虚证,应取清咽养阴法,方用加减养阴清肺汤。常用药:生黄芪、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百合、射干、生地黄等。
·外治·
初期,锡类散。后期,养阴生肌散或珠黄散。
【预防与护理】
参阅“慢性咽炎”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