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治
2025年08月10日
二、论治
狐疝多因气虚不能摄纳所致,宜用补中益气汤(丸),升提以治病,补气以固本。
卵疝,寒者,宜温,常用方有四补丸、吴茱萸汤。此外也有寒极者,宜用化木汤。
四补丸(干祖望经验方)、吴茱萸汤(《圣济总录》)、化木汤(《辨证录》)的方药组成与对照如下表。
化热者,宜清热利湿,方有渗湿化坚汤(干祖望经验方,方药:川楝子、泽泻、猪苓、木通、滑石、栀子、橘核、黄柏、青皮)。湿证,属于湿热,宜渗湿化坚汤、济生葵子汤。寒湿,宜吴萸小茴汤之类。渗湿化坚汤、济生葵子汤、吴萸小茴汤(均为干祖望经验方)的方药组成与对照如下表。
至于痰者,宜利气消痰,方有二陈汤、橘核消坚丸之类。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橘核消坚丸(干祖望经验方)的方药组成与对照如下。
气滞者,宜行气,方有导气汤、乌药散之类。导气汤(《医方集解》)、乌药散(《疡医大全》)的方药组成与对照如下表。
气虚者,宜补益气分,方有补中益气汤、虚疝汤之类。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虚疝汤(干祖望经验方)的方药组成与对照如下。
肾虚者,宜滋阴补肾,方有六味地黄汤之类。
此外,古人对治疗方面的经验及所掌握的规律,也有很多总结。例如《医说》对用药的原则谓:“本厥阴一经而述类象形,如荔枝、橘核、茴香、棠球之属,以类而推。在血分则桃仁、玄胡,在气分则枳实、青皮,寒则乌头,热则栀子,湿则苍术以燥之,气则香附以理之,虚则葫芦巴以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