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常见肿瘤
中医认为肉眼可以看到的肿瘤,未破溃者隶属于肿疡,已溃破者为溃疡。经久不愈,用尽所有方法而终难挽救其生命者,即目以为恶疮。
清末发现了有肿瘤这个病种,大多称为癌或,也作
,取义于肿块粗糙,磊块不平而硬如岩石,溃破后,形如岩壑。把岩字加上“疒”字,即成
了。
读kè,肿瘤的总称。
癌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医古籍《卫济宝书》之“痈疽五发”中,第一个论述的就是“癌”,但实际上却是脓肿,和肿瘤毫无关系。、
、癌三字,《康熙字典》中没有收录。宋代《广韵》有
字,读yán,但指的是颈淋巴结炎。1914年的《新字典》中才有癌字,谓:“读如喦,毒瘤之生于脏腑内者,凹凸不平,硬固而疼痛,如胃癌、乳癌。”1915年版《辞源》始有“癌肿”一解,谓:“诸恶性肿毒……施治尤难。”
中医最早对肿瘤有所认识者,当推高锦庭(1755—1827年),他在《疡科心得集》中把“失荣”(鼻咽癌颈部转移)、乳癌的始末病机以及“肾岩翻花”(阴茎癌)与“舌疳”(舌癌)四者称为四大绝症。
耳鼻咽喉口腔科的常见肿瘤有:外耳道癌、中耳癌、颧骨岩部癌、鼻癌、鼻窦癌、鼻咽癌、唇癌、舌癌、舌根癌、口底癌、龈癌、唾腺癌、口咽癌、扁桃体癌、会厌周围癌、喉癌、声带癌等。分析症情则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要借助现代科学的检查手段。治疗手段,首推放疗和化疗,以及早期手术,但如能结合中医进行辨证论治则疗效更佳。尤其是放疗、化疗、手术之后的患者,更需要中药。中医中药能延长其生命,是已经得到公认的。前期重西医西药,后期寄望于中医中药,是最好的选择。对肿瘤的治疗原则是:前期重消痰去毒,后期峻补伴柔肝。
耳鼻咽喉科常用抗癌药功效分类如下。
清热解毒:半枝莲、夏枯草、垂盆草、白毛藤、重楼、白花蛇舌草、凤尾草、野葡萄藤、石上柏、漏芦、天葵子等。
清痰退肿:昆布、海藻、瓦楞子、山慈菇、泽漆、百药煎。
散结解毒:蛇莓、露蜂房。
活血散结:积雪草、鬼箭羽、平地木、虎杖、水蛭、蜣螂、虫。
平肝理气:八月札、九香虫。
活血止痛:铁树叶。
止痛:蜈蚣、全蝎、石见穿、香附、延胡索。
制癌:灵芝、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