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药线
为了引流及送药深入患处,需要使用药线。它的使用方法,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凡经过高压消毒的药线,不可用手及不干净的镊子去取,必须用消毒镊子去夹取,以免污染。
2.凡插药线时,宜向上插入,不宜向下倒插。
3.凡插药线时,已经插入而想把它折弯者,应用消毒水滴在想要弯折的地方,待它潮湿软化后再折弯,以免产生疼痛及有损创口。
4.凡插药线,需要选择长短、粗细适合的药线。慢性疮疡忌用绞丝型药线,宜用杆型药线。急性及已溃疮疡,宜用绞丝型。使用时,先将掺药黏上。如嫌黏得不多,可将药线在小膏药药肉上抽勒一下(将药线夹在对折的小膏药里面,一手夹着小膏药,也就是隔着小膏药而捏住药线,一手把药线从小膏药内抽出来),使药线杆上黏上一层膏药肉。然后,往药粉中一滚,所黏的药粉就自然会多了。
5.插药线之前将尾部拆散,加以弯曲。杆型的成“Y”形,绞丝型的是“T”形。插入之后药线不会全部滑入脓腔而忘记拔出,变作异物为患。
6.药线的头部不宜剪去。否则当插入时一遇脓液水分,剪处势必自动歧分,分裂成“Y”字形,不但插入困难,且易引起疼痛不适。
7.插药线时,固然需要插到底部。但久溃疮疡在插到底部之后,要拔出0.1~1厘米,以便疮疡底部肉芽易于生长。
8.脓腔过深、肌肉组织的层数较多时,要注意原来留置的药线拔出后,应立即插入银丝至脓腔底部,待挤脓清洁后,拔出银丝,马上将新的药线插入脓腔。否则,往往会因肌肉收缩或还原而阻碍排脓道,使新的药线无法插进。
9.脓腔过深的疮疡,有时突然药线插不进去,多数不是因正常肉芽生长,而是腐肉堵塞所致。所以药线还要插到原来的深度。否则,一旦插不到底,底部必然形成“死腔”,造成假性愈合而引起以后的许多病变。
当新的药线未插入,原来留置的药线又已拔出一段,疮腔(即脓腔)里没有药线的一瞬间里,体位不能更换,因可造成药线插不进去的麻烦事。遇到深部的疮腔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