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人才
1956年,四所中医学院(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分别建立,之后各省市的中医学院及中专中医学校相继成立。
1959年,卫生部在成都市召开编写中医教材计划和具体分工会议,《中医喉科学讲义》第一版于1960年与学员见面。之后,《中医喉科学讲义》第二版在1964年出版,《五官科学》第三版在1975年出版,《中医耳鼻喉科学》第四版在1980年出版,《中医耳鼻喉科学》第五版在1985年出版。为耳鼻咽喉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计,卫生部从1974年起至1988年止,委托广州、上海、南京三所中医学院办了十期(届)中医耳鼻咽喉科师资培训班。
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厦门国际培训交流中心主办了国际中医耳鼻咽喉科培训班,学员来自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这是第一次把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介绍到国外。这个班办得相当成功,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与此同时,各省、市的中医学院(校)与有条件的中医院,也不定期地开办了临床喉科专业班或耳鼻咽喉科班。在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的带头下,各省市纷纷响应。中医院方面,如湖南省醴陵市中医院、安徽省蒙城县中医院、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等,办起了喉科临床医师培训班。此外还有为期仅一或两周的超短期班,如江苏省的南京市中医院、扬州市中医院,河北省的石家庄市中医院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效益。
1982年,天津卫生干部进修院(1984年起改称“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在卫生部直接领导下办了三年制的中医五官科专业班,这样的专科教学在全国开办了多处,其中较突出的有湖南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等。1983年起,一度各中医学院开始实行毕业生定向实习,耳鼻咽喉这个新兴学科,增添了一批专业思想巩固的接班人。1991—1994年,国家开展了全国五百名老中医带徒继承工作,耳鼻咽喉科也有几位老中医参加了这项工作。
此外,历年来条件差的中医院向有条件的中医院派出青年进修医生从师学习。因为这种形式,很有学徒从师性质,师生固定,时间较长,所以老师乐于教、学员勤于学,这个方法也培养出一些人才。
我们站在“从无到有”的角度上来看,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其他各科所望尘莫及的。但是,一般说耳鼻咽喉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1%,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队伍还是不够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