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结石
扁桃体结石,传统名称为石蛾。西医认为扁桃体隐窝或其他腺窝内有钙或镁的磷酸盐或石灰酸盐的积聚,则即成结石。
中医称为石蛾。《喉科泄秘》解释谓:“白而硬者,石蛾也。”的确,这种结石,是色淡而坚硬。《谢映庐医案》的“鬼齿”,也是本病。但它的原文是“舌下另生一齿,大如枣核,摸之棱指,按之似痛……敲之即散(碎),外黄内白”。那可能是舌腺结石而非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除具有慢性扁桃体炎各种症状之外,并无特殊症状。若合并感染,则有疼痛、耳痛及吞咽困难等。因常有臭味的分泌物,故而口腔中长期产生怪味及客观性臭气。
检查可见,结石的存在,常为一个,但也有多个者,从米粒到小核桃大。扁桃体有充血现象或有流脓的小瘘管,待少量稀薄脓性分泌物流出后,即可看到黄色或白色结石体。如用探针探测,则有硬物可触到,这就是结石。有时埋藏较深,故《喉科秘钥》谓:“此症生乳蛾地位,少进寸许”。
如扁桃体或舌腭弓处有肉芽增生或流脓窦道,可触及沙沙声的硬物,大多为本病。有时可借助于X线摄片以证明本病。
【病因病机】
先天:《喉科指掌·石蛾》论述“或胎生,或因本原不足”。
禀质衰弱:《喉科秘旨》论述“小儿形气未充,脏腑柔弱,易为外邪所感……凝结不散”。
痰:《喉科金钥》论述“乃肝火老痰,结成恶血”。
营血、津液是用来濡养全身机体的。在正常健康情况下,气血冲和,正气充沛,则机体运行不息,生气盎然。一旦五脏违和,尤其是肝胆郁火,使气运失常,血滞为瘀,津败液腐为痰。痰之顽者即老痰、结痰之类,滞留一久,结成硬物。故而《喉科秘钥》论述“肝火老痰”一语中的。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辨证论治】
在局麻下,将扁桃体隐窝扩大,然后用镊子或钳子取出,喷以珠黄散。伴发慢性扁桃体炎者,则在不发作期间处理扁桃体炎,从而使它自行消失。一般内治服药,无效。
【预防与护理】
1.长期保持口腔洁净。
2.戒除烟酒。
3.有慢性扁桃体炎者,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