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四、结语

根据上面说明,外科内治三法,“消”是以去病为原则,属攻;“补”是以扶正为目的,属补;而“托”虽然也包含着补的内容,但“攻透”与“排脓”,则是既不属攻,又不属补的独特的外科疗法了。

此外,如止痛、止血、退肿、软坚等根本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治法。因为痛、出血、肿、坚硬等,都是中介症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而不是中介症,在治疗上首要消灭其中介症,各种症候群也就不治而愈了。

最后,必须指出,三法的精神,完全贯彻在祛邪与扶正两个方面,而我们的应用,当以祛邪为主。因为大多数疮疡,毕竟火毒实证为多。虽然也有气血不充,不能托毒外出,非补托不足为功者;虽然也有年高、虚人,本需温补者;虽然也有大脓之后,机体消耗过多,必需补益者;但是数剂之后,胃纳稍佳,精神已振,即可撤除补药,仍以祛邪为主。因为余毒只要稍留一些,终会死灰复燃,补而适足以资邪助毒。

附:外科常用丸散剂

一般外科临床家,很多喜用丸散剂,原因是除了方便之外,丸散剂还有许多汤剂所没有的优点。

1.宜于急症 古人认为丸散成药“宜预为制备,以应他猝之变”(《谦益斋医案》),适合于急症,如蟾酥丸、紫雪丹之类。

2.宜于慢性病 如瘰疬、阴疽等症,非一朝一夕可以治愈。“丸以缓图”,无论在经济上、便利上、疗效上,都有其使用价值,尤其是因为便利而使人容易持之以恒。

3.宜于顽固重症 丸散中很多猛峻之剂,可以立建奇功,往往为一般汤剂所不及者,如控涎丹、蟾酥丸之类。

4.宜于小儿或不能进服大量汤药者 因丸药剂量小,容易使患者接受,如六神丸、犀黄粉之类。前者细小仅如小米粒子,后者至量不出0.3~0.6g。

5.宜于同时患有多种病者 凡两种以上的不相同疾病,在病因上、病变上、治疗上无法结合起来的,则只有同时使用丸剂(或两种丸剂,或汤剂与丸剂并进)。这样则非但避免在一张处方中用药凌乱杂凑,而且能大大地提高效果。

当然,它的缺点也是难免的,如:①方药呆板,不能因证变化;②脾胃弱者,不易消化吸收;③不能普遍地适用于各种疮疡。

下表所介绍的,为外科常用的丸散剂。不过它的“归类”十分困难,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历来没有参考材料。虽然《谦益斋外科医案》末后有“附疡科日用丸散膏丹论略”,但未尽适合作本文的参考;其二,方中组成药物,有些可以解释而理解,有些则以水平关系而不能领会;其三,往往一方中牵涉到好几方面;其四,各人临床上体会不同;其五,各加工单位,可以随意把药品加减。

因此,这里的“归类”,只大致分为祛邪与扶正两大种类。

外科常用丸散剂对照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