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亦攻亦和法

二、亦攻亦和法

【消痰】

中医所称痰,除指呼吸道分泌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产物之外,还泛指包括体内一切潴积在各器官组织内的败津腐液,绝大多数是可以见到的黏液物质,但也有无形的痰,如梅尼埃病、痰蒙清道的痰,癔性咽喉异感症、痰气相凝的痰等。不过无论看到的或看不到的,都可以分为风痰、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顽痰、结痰以及脾虚之痰或肾水泛滥之痰几种,所以治法也各有不同。口腔病除舌下腺囊肿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痰证,耳、鼻、咽喉的痰证就比较多,尤其是急性咽喉病,风热痰三者联袂为患。治痰之法,不外以下九种。

消风痰:由急性感染的风邪激惹导致的痰,一般多为风痰。常见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症。常用方为六味汤合二陈汤、温胆汤、三子养亲汤之类。

温寒痰:在理论上说,气血遇寒则泣,津液遇寒则滞,诚如林珮琴(1772—1839年)《类证治裁》所谓“寒留则水液不行”。不行则滞,滞则败,败则成痰。但本科寒痰一证十分罕见,偶然在急性喉炎中可能遇到。治法当然是温中化痰,常用方为理中化痰汤。

清热痰:我们认为火可烁津炼液为痰,故有“火为痰之本,痰为火之标”一语。因之一切痰证,由于热证为多而痰证也相应较多,所以本科急性病独多热痰。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以及所有急性咽喉炎,基本上都是热痰。常用代表方有清气化痰汤之类。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慢性喉炎,虽然是慢性病,但也不乏由五志之火导致而成的热痰。这型热痰,常用方以黛芩化痰丸最为合适。

润燥痰:燥痰证,仅仅在阴虚体质的慢性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慢性咽炎、干燥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及干燥综合征几个病种中出现。以上咽喉、鼻病,除干燥之外,常频频清嗓者,十之八九属燥痰。所以一般消痰方药要忌用于本证,因忌香燥之故。只有清肺生津以化痰,才是中的之法,即所谓“燥者润之”之意。常用代表方有清肺饮或清嗓饮。

此法,有时可列入“和”法,甚至“补”法中。

理湿痰:感受外湿过重过久,致中州被困,阳气不振,津液浊化成痰。此外,湿浊内停一久,脾气惫怠,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与津液停滞而成湿痰。但必须知道,前者为外湿,即六淫之湿,治偏“攻”法。后者为内湿,即七情之湿,治偏“和”法。在理论上固然泾渭分明,但一到临床上则又难以划分了。

这种湿痰,在咽喉病中不会发生,耳科病、口腔科病中为多,常用方是燥湿化痰汤。凡偏于“攻”者以二陈汤、王氏二陈汤为代表方。凡偏于“和”者,以指迷茯苓丸为代表方。

攻顽痰:指顽固难化的痰证。以喉病中的室带长期肿胀、肥厚,黏膜不充血或晦暗惨淡者为最典型之证。它虽似旷日持久的典型慢性病,但仍然取用“攻坚消痰”法,常用方为加减四海汤或礞石滚痰丸之类。干祖望常在此方中加三棱、莪术、毛慈菇、昆布、瓦楞子、百药煎等药。

消结痰:结聚有形可睹之痰,习惯上称为结痰。例如会厌谿囊肿、咽部潴积性囊肿、舌下腺囊肿、鼻窦囊肿之类,最为典型。常用代表方有四海软坚汤、王氏二陈汤之类。

健脾制痰:见下“治本制痰”。

壮肾制痰:见下“治本制痰”。

【清火】

清六淫外感之火,在前“清热解毒”中言之已详。这里讨论的是脏火,又称五志之火。

清心火:心寄窍于耳,心主嗅,心开窍于舌。《素问·五常政大论》:“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所以心火燎燃,可以蔓延到五官各处。

考心火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凡手少阴心经者,是狭义的心火。心为火脏,在五行属火,在八卦为离,在方位为南,在天干为丙丁,所以一切实热实火,也可泛称为心火,这是广义的心火。这里的心火为广义与狭义并存。常用代表方轻者导赤散,重者泻心汤。

清肝火:在未涉正题之前,先把肝火、肝气与肝阳三者,予以澄清。肝火,是火出肝经,为肝的功能亢进而出现有余之象,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耳丹毒、急性乳突炎、舌体炎症,大多夹有肝之火、肝之热者。肝气,肝性条达而喜疏泄。一旦情志不舒、恼怒郁怫等影响其条达疏泄,就会引起肝郁不舒、木失条达而横逆,这种机转,便是肝气。常见于某型耳鸣、耳聋等证,而以癔性咽喉异感症最为典型。肝阳,有时也称肝风,乃肾阴不能濡养于肝,即所谓水不涵木。它的机制是肾阴不足,连锁反应到肝阴不足,阴不维阳,则肝阳偏旺而亢。表现于临床者,以有高血压病病史者为多。又如继发性乳突炎、梅尼埃病、鼻出血、鼻疖肿导致的败血症、海绵窦血栓等,一定有肝阳的原因。应付办法,属于攻者,清肝息风,代表方有清肝汤、龙胆泻肝汤之类。属于和者,柔肝息风,代表方有加减羚角钩藤汤之类。最严重的见下述“抢”法。

清肺火:肺中伏火,有六淫之火,也有内伤之火。前者属攻,有新泻白散之类。后者属和,有养阴清肺汤加桑白皮、山栀子。

清胃火:胃属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所以热证、火证独多,而且辛热炙煿致火之品,首先进入胃腑。口腔属脾,脾胃相为表里。咽属胃、口属脾,所以胃火证以口腔、咽喉为多。以阳明之脉挟鼻,因之胃火过重,即成大衄。清胃方药,常用方轻者有白虎汤、重者有凉膈散之类。

制相火:属“和”属“补”,后有详述。

——以上为攻、和两法混合难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