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专业书
《疫痧草》1卷
陈耕道撰,清代嘉庆六年(1801年)梓印。本书为中国最早的一部猩红热专业书。全书分辨证、见象、汤药三章,即总论、检查诊断和治疗三个部分。文笔要言不烦,很有实用价值。
《痧喉阐解》1卷
朱铁山撰,清代嘉庆丁卯年(1807年)梓印。后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如兰校订、陈梅汀镌版重印,就改称《痧喉经验阐解》。文理两拙,质量不高。
《喉痧证治》1卷
汪春和撰,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梓行。
《丹痧咽喉经验秘传》1卷
旧题叶天士撰,显然是书贾们的伪造之品,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梓印。
《烂喉丹痧辑要》1卷
原名《经验阐解》,作者无考,经金德鉴删订而成此书。金氏字保三,苏州人,乃儒而医者。他把《焦氏喉科枕秘》及本书,再加华岳的《急救霍乱方》、葛可久的《十药神书》合订在一起,辑成《小耕石斋医书四种》,梓版于1868年。此书内容不多,质量很高。
《痧喉证治汇言》1卷
施猷辑,清代同治壬申年(1872年)写成。辑者施猷,字小桥。他把唐迎川、祖鸿范、李纯修、高锦庭、王步三、朱铁山、汪春和等七人关于猩红热的论文编缀在一起而成本书。在每篇节录前贤论述之后,加以按语,发表自己见解,对读者很有启发。
《痧喉阐义》1卷
程镜宇撰,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年)梓印。
《痧喉正义》1卷
张振鋆辑,清代光绪十五年(1889年)书成。本书风格,完全和施猷《痧喉证治汇言》同一类型。因一则已有《痧喉证治汇言》蓝本可借鉴;再则时间比前书后17年,资料当然更多;三则辑者文化水平很高,所以十分精湛。计选入喻嘉言(1585—1682年)到辑者同时代的施猷止,共取17家著作。最后殿以自己的“痧喉正义总论”,更为画龙点睛之笔。所以本书非但是猩红热专书中的精品,而且是温病学文献中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辑者张振鋆,字醴泉、筱衫,是当时精通医学的学者。
《喉痧正的》1卷
作者曹心怡,字叔培,苏州名医。初版于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梓行。此书专论猩红热,着墨虽然无多,但文笔纵横,理论精辟,而且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后人将其喻为喉科书中明珠,并不夸张。
《喉痧至论》1卷
过铸(1839—?)撰,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梓印。过铸,字玉峰,为江苏金匮(今属无锡)名医,出身举人,故文学水平极高。根据《喉痧正的·喉痧源流总论》谓:“烂喉丹痧辑要,金氏(金德鉴)得此书于冷摊上,序谓不着撰人名氏,其实即玉峰顾氏。”如其曹心怡之说是可信的话,则金德鉴所删订作者无考的《烂喉丹痧辑要》,系顾玉峰的手笔。也有人提出此书不是顾氏所作,因张振鉴在《喉痧正义》中的“玉峰论喉痧”语言与本书任何一篇,都无相似之处。
《疫喉浅论》3卷
夏春农撰,清代光绪庚子年(1900年)梓印。作者为清末扬州名医。本书基本上是在陈耕道《疫痧草》的基础上加以阐明和发展,所以观点完全与陈耕道相同。唯在修辞方面更形精练细致,治疗方面也更为完美。
《烂喉痧集论》1卷
黄寿南撰,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梓印。
《白喉丹痧述要》1卷
凌缓曾撰,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梓印。
《喉痧症治概要》1篇
丁甘仁(1864—1924年)撰,1927年梓行。本书专论猩红热,内有节录先哲名言、主论、方药、治法及验案等等。因为最接近现代,所以在临床上的确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