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
鼻窦炎传统名称为鼻渊、脑漏、脑泻、流涕、脑砂、控脑砂、鼻颓、脑崩等。
凡先天筛板或蝶窦骨缺损,颅前窝及颅中窝底骨折或手术外伤等,都可以有脑脊液从鼻中流出,但这与中医所称“脑漏”有本质区别。
《素问·气厥论》的“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和《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少阳之变,甚则入肺,咳而鼻渊”,是中医文献中鼻窦炎的最早记述。《外科正宗》的“脑漏”,绝非陈实功所撰,《景岳全书》中也用此名。
清代王士贞《香祖笔记》:“王安石常患偏头痛,神宗赐以禁方,用新萝葡取自然汁,入生龙脑少许,调匀,昂头滴入鼻窍,左痛则灌右鼻,右则反之。”由此判断王安石可能曾患过鼻窦炎。
本病有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及儿童鼻窦炎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