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贯通性漏症
2025年08月10日
二、贯通性漏症
贯通性漏症,为瘘管,是一瘘口通中空的内脏、胸腔、腹腔或其他小的空腔,另一瘘口在皮肤表面,与外界相通的贯通管。
常见病种,有“胸漏”通于胸腔,有“膈下漏”通于腹腔,并起来名为“胸隔漏症”。通于肠的有“海底漏”,通于肛门的有“肛门漏”,这二者属痔漏。此外如通于藏泪之处的为“眼漏”,通于槽骨空隙的为“牙漏”等。
本病不管属原发或继发,都由正气虚弱而产生。此外,可根据其漏于何处而诊断为某一部分的虚弱,如眼漏责之于肝,因为眼为肝窍;牙漏责之于肾,因为齿为肾余之故。
胸漏通胸,为手少阴病。膈下漏通腹,为足少阴病。但古人认为不论为胸漏、膈下漏,都可以作肾虚论。如《疡医大全》认为:“人以为心漏也,谁知乃肾虚成漏乎。夫心肾本相通也,心气必得肾气以相生,肾气必得心气以相闭,心漏之成,成于肾气之泄也。”这正符合于心肾相交之义。
总结起来,胸膈漏症,都属肾虚。
1.辨证 凡胸、腹部久溃疮疡,不得愈合,探以药线或探针可深达数寸,平时脓水淋漓不干者,大多属于本症。
凡胸漏而分泌物中夹有涎液痰沫者,势必贯通及肺。膈下漏而分泌物中夹有粪便者,势必通及大肠。这种情况,为胸膈漏中的重症,治疗尤为困难。
2.论治 内治,以温补肾阳为主,常用方有鹿茸补漏丸、温肾丹之类。
鹿茸补漏丸(《外科证治全书》)、温肾丹(《疮疡经验全书》)的方药组成与对照如下表。
3.外治 凡阴寒症状明显的,用附子饼覆盖疮口,再加艾灸,隔日一次,灸后再贴收口敷料。凡阴寒症状不明显者,可用胆连汤灌注脓腔中,灌足后,外盖小膏药,每日一次。
胆连汤:黄连3g,加水50毫升,然后再溶入熊胆1.5g,溶尽,滤过,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