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急性皮肤病
急性皮肤病,来之急骤,病程也短,病因、机转较单纯,中介症不外风、热、湿、毒、虫、瘀等。处理此六症的原则,为消症法。
1.风 皮肤病风症,在急性病中多为外风,也就是原发成分的风。它是浅在的、单纯的,只需疏泄透散,古人所谓“表而出之”。唯往往伴有热证,因此在处方中也有清热药参入其中。
常用方有秦艽牛蒡汤、防风升麻汤、防风通圣散等。
秦艽牛蒡汤(《医宗金鉴》)、防风升麻汤(《片玉心书》)、防风通圣散(《宣明方论》)的方药组成与对照如下。
∗现已禁用,可选择代用品水牛角
2.热 急性皮肤病的热证,为实热。大多由六淫、饮食所伤等直接变化而来,还是属于原发性的,所以较为单纯。治法不外乎清热。但如夹风者,再参息风药;挟湿者,再加利湿药。
常用清热方中,纯粹清热的,有黄连解毒汤、清凉饮、清火消毒汤之类;热毒较重,当清热降火,方有凉膈散、化斑解毒汤之类;毒邪严重的,方有犀角地黄汤(现称清热地黄汤)之类。
清热疏风的,有解毒泻心汤、升麻消毒散、白虎加味汤之类。
清热利湿的,有清脾甘露饮、龙胆泻肝汤之类。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清凉饮(《简明医彀》)、清火消丹汤(《外科真诠》)、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化斑解毒汤(《外科正宗》)、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解毒泻心汤(《外科正宗》)、升麻消毒饮(《医宗金鉴》)、白虎加味汤(《集成良方百种》)、清脾甘露饮(《医宗金鉴》)、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的方药组成与对照如下。
续表
∗现已禁用,可选择代用品水牛角
3.湿 湿在急性皮肤病中,为一个主要的中介症,尤其是疮,可以说造成疮症的唯一条件,就是湿。
湿一定伴有热,其理由是仅有单纯的湿,是无法造成皮肤病的。在湿邪为患的过程中,一定蒸熏化热,湿热交蒸,疮症乃成。
单纯利湿的方剂,有清肌渗湿汤之类;单纯燥湿的方剂,有不换金正气散之类;利湿而兼清热的方剂很多,常用的有萆薢渗湿汤、清脾除湿饮、二妙丸、除湿胃苓散之类。
清肌渗湿汤(《医宗金鉴》)、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清脾除湿饮(《医宗金鉴》)、二妙丸(《类证治裁》)、除湿胃苓散(《医宗金鉴》)的方药组成与对照如下表。
4.毒 毒为重症的热,因此清热泻火之剂,也即解毒剂。
5.虫 虫从湿热而来,应以燥湿利湿清热为法,主要靠外用药杀虫。杀虫内服方有芦荟丸,其组成:芦荟、青皮、雷丸、芜荑、黄连、胡黄连、鹤虱、木香、麝香。
6.瘀(+)瘀证在急性病中,都为“瘀(+)”。它是热毒搏于血分,则血凝而瘀。故破瘀当中应佐以解毒,方有解毒破瘀汤,其组成:生地黄、当归尾、赤芍、泽兰、红花、苏木、绿豆、甘草、连翘、牡丹皮。
7.气滞 气滞证,在急性病中十分少见,唯在丹毒偶尔出现。这种气滞,还是由于风邪相搏所致。而这种风邪,也偏于寒而不偏于热。因此,在治疗时,应在疏理滞气中佐以透泄风寒,这样则标本兼顾。方有乌药顺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类,其组成:乌药、橘红、枳壳、白芷、桔梗、麻黄、僵蚕、川芎、大枣、甘草、生姜、炮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