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角化症、扁桃体角化症

咽角化症、扁桃体角化症

咽角化症、扁桃体角化症,传统名称为鱼鳞风。本病古文献中未见到其专论。因其星星白点,貌似假膜,所以经常可混淆在烂喉痹、烂喉风或烂乳蛾一类病种里论述,甚至视为“奇病”或“恶疮”。

《普济方》的“上焦有热,咽喉生疮,赤根白头”一症,很像本病。因其角化点星星点点,为白色头周围黏膜的红色陪衬,故谓赤根。但因叙述太简,无法进一步证实。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扁桃体表面,但咽扁桃体、舌扁桃体及咽后壁的淋巴滤泡上也常显示出有病变,间可延及喉部。首先发现咽部有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小点。如其出现在咽部,可能有不适感或异物感。如发生于舌根部者,可刺激会厌软骨而产生咳嗽。以上病变能在数周内自行脱落消退,但也容易再发作。也有的为期很长,可维持几个月,甚至几年。

局部检查可见扁桃体隐窝口及其表面,有孤立性的小突起物,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大小从针头大到米粒大,突出于表面。顶端有尖韧感。用探针或压舌板触之,性质坚硬,且不易除去。与扁桃体的渗出物绝不相同,周围黏膜并无充血等炎性现象。本病多见于女性。因无一切自觉症状,所以大多在检查时发现。

在咽扁桃体上,有白色或淡黄色的坚硬如米粒大的栓塞物,呈点状孤立存在。这种栓塞物一半深埋在内,与基底紧密粘连,一半暴露在外,周围组织无病变可见者,即可诊断本病。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为反复感受风热之邪,致脾胃湿浊上蒸,熏蒸咽扁桃体,使隐窝口闭塞不通而成。

【辨证论治】

角化点偏黄,有口臭,或有异物感者,属胃经湿浊。角化点色白,一无感觉,大便偏稀者为脾湿内生,湿郁化浊,浊气上凌清道而致。舌诊、脉诊无参考价值。

·内治·

实证,清胃化浊,可用藿香正气丸或用车前草、芦根泡茶代饮。常用药:藿香、佩兰、紫苏叶、桔梗、陈皮、茯苓、白芷、甘草等。

虚证,健脾胜湿,可用参苓白术散。常用药:太子参、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桔梗、六曲、甘草等。

·外治·

如为数不多者,可将角化栓逐个拔除,再喷以冰硼散或绿袍散。

【预防与护理】

1.少吃辛辣品及戒烟酒,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2.注意口腔卫生。

3.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