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风采,教学特色
2025年08月10日
医案风采,教学特色
干祖望爱好诗赋,尤其精于讲究押韵、对仗、平仄的格联。平时门诊撰写医案,虽可谓倚马七步,信手挥就,读之即朗朗上口,格律工整;析之则理法方药,自成一统,富有中医特色。因此,凡跟他抄方的学生,无不钦佩。大家称这些医案“读来不仅是精辟严谨的医学论文,而且是情趣横生的艺术佳作”。干祖望医案的举例参见“干祖望医生传”。
从1946年收徒算起,干祖望有六十多年的教学历史。他的教学方式的特点,最主要的是突出重点,提纲挈领。
在讲述中医耳鼻咽喉口腔脏腑经络的联系时,他把要求掌握的重点编成了一首七言诗:“耳为肾窍肝胆附,鼻属肺经阳明过,咽胃喉肺少阴循,舌心齿肾口唇土。”四句话就把主要的脏腑经络:耳——肾、肝胆,鼻——肺、阳明,咽喉——肺、胃、肾(少阴),口齿唇舌——脾(土)、心、肾都归纳起来了。
他还把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护理和预防等方面的原则,编写成易懂易记的“三字经”。其中关于几个主要症状的辨证要点是这样的。
疼痛:风上腾,见表证;红而肿,热毒盛;肝阳升,痛必甚;虚象痛,轻而钝。
瘙痒:皮肤痒,风和湿;多嚏痒,过敏质;喉久痒,相火炙。
肿胀:红肿热,白肿痰,漫肿气,久肿衰。
流脓:虚或寒,清且白,黄和稠,热毒迫。
充血:深红热,淡红寒。久病晦,似猪肝;新病艳,如染丹。
出血:血离经,分虚实。热迫营,涌出急;脾失统,缓渗滴。
积液:积液生,是痰浊。清白稀,因寒作;黄而稠,热与毒。
干祖望的教学方法也是多样的,除了常常穿插生动的临床事例和即兴发挥以外,他还具有良好的绘画功底。年轻时,他也曾经认真学过绘画。当他在黑板上以飞快的速度勾勒出一幅耳、鼻图形时,往往引起满堂的欢笑,从而在活跃的气氛中收到让学生加深理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