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治法
外科消、托、补三法,是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里提出来的。所谓“治”,是因为它“不治”(乱)而“治之”的意思。这种不治,就是疾病,也就是矛盾。而治也就是解决矛盾的方法。疾病分为不同质的疾病,犹之矛盾分为不同质的矛盾一样。解决不同质的矛盾,一定要用不同质的方法,那么治不同质的疾病,当然也要有不同质的处理。这种不同质的处理,就是“论”。明白地说来,就是用不同方法来处理不同的疾病,称为“论治”。同时,一个复杂的疾病,很可能有许多中介症存在,而其中必然有一个是主要的——标本的“本”。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中介症的存在和发展——标本的“标”。那么在处理上,就要先解决这个主要的中介症。这个中介症处理好了,其他由于它所影响的中介症,也可迎刃而解,这也是属于“论”的范畴。
还有一种病程较长的或情形复杂善变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种不同的中介症也在更换交替着,这种情况下,当然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也属于“论”。
此外,我们一方面固然针对中介症,而中介症是与人体的气血、津液、脏腑、皮肉、筋骨拧在一起的,因此更要掌握人的一方面。否则只顾其一,不顾其二,是片面的、表面的,这也是属于“论”的范畴。
至于对“治”来说,其处理原则有两种方法,就是预防和治疗。预防是阻止原始致病因素的发生,因而它的意义是积极的;治疗是消除已经发生了的疾病,事实上就是中介症,故它的意义似乎消极了。外科病多了一个局部,因此治疗上也就有“内治”与“外治”两法。我们的方法,外治是多数采取“对临床疾病下手”的“对症疗法”,而内治则一定是“针对中介症下手”的“辨证论治”。
中医一向认为人的机体是整体性的,所以在处理外科疮疡时,并非机械地只顾外治,而相反地主张在全身性的整体疗法——“内治”上着眼。因此,内治一法,在整个治疗法中,就占到较为重要的位置。
疮疡内治的目的,不外乎消除痛苦,至低要求是减轻痛苦、缩短病程和挽救生命三大要点。为了消除痛苦,首先要消灭中介症。为了缩短病程,对既不能消散又不能化脓作腐而出现僵持局面的肿疡,要促使其化脓作腐而速溃速烂。对不能按期愈合的溃疡采取填补其正气之法,使正气充沛而加速其愈合。为了挽救生命就要针对威胁生命或足以致死的刺激,做出及时的救治措施。这种消灭中介症的办法,名为“消”。使其速脓速腐、速溃速烂的办法,名为“托”。填补正气而加速其愈合的办法,名为“补”。这消、托、补三大法,交织成一套外科疮疡的治疗大法。至于挽救生命的办法,也就在这三法中选择取用,这是“正宗派”特别强调的。
内治三大法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