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违心与不应该做的事

不做违心与不应该做的事

人最痛苦的是:内疚、后悔和遗恨三者,因为你已无法去挽救和弥补。“疚”而出之于“内”,当然已触及心灵,已非一般肤浅之痛可以比拟。悔,已经难受了,而后悔更难受。“恨”而成“遗”,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你想避去这种内心的痛苦,必须清除造成疚、悔、恨的因素,那就是不做违心与不应该做的事。你做了,永远也没法挽救和弥补,所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先贤们一贯教诲我们,要我们不做违心和不应该做的事,如唐代韩愈(768—824年)谓“以义取人,以道自任”;宋代程颢(1032—1085年)谓“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元代柯丹丘谓“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代薛瑄(1389—1464年)谓“人心宽平则光明,狭险则幽暗”;清代叶子奇谓“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凡见不得人的事,必有暴露的一天,诚如革命烈士恽代英(1895—1931年)所谓:“恶势力没有经久而不失败的”(见《来鸿去燕录·致若愚信》)。所以你做了违心与不应该做的事,仅仅在“遗恨终身”的精神方面来惩罚你,还是轻恕了你。

总之,我们为人应当一如明代吕坤(1536—1618年)所谓:“人生天地间,要做有益于世的人。纵然没这心肠没本事,也休做有损于世之人”(见《呻吟语·修身》)。

我们这里是讨论保健养生的,现在奢谈做好事、坏事,干吗?其实做好事或坏事直接切切相关于保健养生之道,而且还至关重要。一个人不做违心与不应该做的事,可以终日坦然,在一日三省我心时,总是平稳过关,心情愉快,胸境悠悠,孔老夫子称之为“君子坦荡荡”。你做了违心与不应该做的事,总是忧心忡忡,孔老夫子称之为“小人常戚戚”。老百姓也有一句话为“白天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终朝的提心挂胆,你还能心安体适吗?严重一些的话,若违纪违法,还要你伏法坐牢,甚至枪毙。

写到这里,又见到全国各报,载有“豆腐渣工程制造者戒”,报道的是重庆市綦江市虹桥垮塌案。主其事者林某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对工作严重渎职,致使虹桥工程违法设计,违法施工,违法使用,造成特大人员伤亡事故,犯有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判以死刑枪毙!

枪毙了连生命都不保,更遑论长寿。即使没有枪毙了,蹲在牢狱里,还能谈得到保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