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异物
咽喉异物,传统名称为谷贼。习惯上虽然常称谷贼,但事实上颇不恰当,盖谷贼一名,仅仅专指麦芒、谷芒一类的咽喉部异物,难以代表所有的形形色色的异物。如用某某异物等反而较明确。
咽喉部异物病例的报道,以及食管、气管异物,在中医学文献中是很早就有了。异物的种类,无奇不有,除了常见的鱼骨、猪肉骨、纽扣、豆类、果核、塑料小玩具等,还有如《备急灸法》的棋子、《疡医大全》的螺靥、《喉科心法》的烟袋、《喉科杓指》的烟筒等,真是林林总总。至于《羊城晚报》1985年12月28日报道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替妇女伍某,在喉部取出4厘米的蚂蟥;《江苏医学》1978年第5期介绍的3厘米×1.5厘米×0.5厘米桃树枝由左耳轮脚前插入而成为咽部异物,历3年而取出。这都是罕见的咽喉部异物。
取出异物的手法,早在《肘后备急方》《历代名医蒙求》中,已介绍了许多,其中有的到现在还有其使用价值。
【临床表现】
咽部异物的主要症状,为咽部疼痛,常出之于异物的停留处。进行吞咽动作时更痛,故饮食感到困难。位于梨状窝的,更可妨碍饮食,以致唾液外溢。刺入咽壁的,有时可发生咽部脓肿或颈深部感染,甚至食管异物穿孔而引起严重后果,1957年《中华耳鼻喉科学杂志》中就有过这样的病例报道。凡异物已咽入而并不嵌顿,可以直入胃部,但曾于咽部发生擦伤者,患者常感到咽部疼痛,似乎仍有异物存在的幻觉。不过这种刺激症状,约于24小时后可以消失。
喉部异物,更为危险,大的可以堵塞喉部而引起窒息,小的常引起声嘶或失音、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喘鸣及喉部疼痛等症状。以上症状的轻重,根据异物的种类、大小、位置而决定。
咽部异物,应详细检查咽部,包括鼻咽、喉咽。更要注意各隐蔽部位,如扁桃体及其下部、会厌谷、梨状窝等处。较大的异物,容易发现。小鱼刺则最难找寻,一则因其深刺在组织之内,再则因其半透明而与人体组织呈同样颜色,可在间接或直接喉镜下用喉钳取出。金属异物,可摄X线片定位。
喉部异物,在喉镜检查下可发现。但也有偶然隐藏于喉室而不易见到者,也可借助于X线片,对不透明物质,也有帮助。
【辨证论治】
本病无证可辨,而在治疗上却有丰富的内容。中医过去,大多采用丹方来“消”它,除了在不少医学文献中所介绍的之外,于历代杂文散记中也有许多记载,但效果殊不理想。
见于文献者,有《外科全生集》的双砂汤。因有甜味,更受儿童的欢迎。
最好的办法,就是取出。
对异物确实已不存在,但仍然鲠痛者,可用精神分散法来应付,古人早就利用过,如《医师秘笈》:“又如自疑有所食而积在内者,则姑下之而诈云已去其物,则可以安其心矣。凡此之类,皆可治病,在人神而明之。”
【预防与护理】
1.进食时不要讲话,尤其是吃鱼类等多刺多骨的食物时。
2.儿童的玩具,宜大不宜小,防其误吞入。
3.咽喉部有异物时要及时取出。
4.异物取出后,暂时少讲话。
5.进食时若刺入异物,忌用饭团吞下。如此则鱼刺等异物,越咽而陷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