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皮 门

第二章 皮 门

皮门,指古人所谓“热疮痤沸”“游风丹毒”“浸淫疥癣”“癔疡癜风”一类皮肤疾病。

这类疾病的记述,在中国已有很久历史,远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已有“疥”和“疕”字。《周礼·天官》也有“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的记载。《论语》中“伯牛有疾”的“疾”,也是最顽固的皮肤病之一,相当于麻风。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提到有皮肤病专科医师,但在《解围元薮》中有:“医者艺之一,疠科特医之一耳”的记载,可以获悉在明代,早已有专业性的疠科了。惜乎所谓疠科的医师,在当时是为数极少的,且散在民间,故而少见于文献反映。

至于皮肤病科的专著,在明代有薛己的《疠疡机要》、沈之问的《解围元薮》,清代有萧晓亭的《疯门全书》等。此外,其他的外科文献中,也有不少皮肤病的记载。皮肤病在整个外科病中,除了疮疡以外,它的发病率所占的比例为最高,因此在外科范围内,也是一个重要部分。

皮肤,覆盖着人身的全部表面。因此在体位上是属于阳面,故《灵枢·九针》谓:“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它在人体最外层而具有保卫作用。这种作用,也有人称之为卫气。一旦失其司职——保卫工作,则外邪可从皮肤打开缺口(不一定为有形的)而内侵,诚如《灵枢·本藏》认为:“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此外,因肺主皮毛,所以反过来说,皮毛也负担了部分肺脏的工作,它除保卫功能之外,还可以与体外大气与体内浊气相交换,故《理瀹骈文》许序谓:“人身八万四千毫孔,皆气之所由出入,非仅口鼻之谓。”

皮肤之所以能存在荣润,是接受津血的滋养,故《素问·经脉别论》认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故人体正气强盛的,皮肤也健康,《素问·六节脏象论》谓“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就是说明这个问题。

皮毛既然为机体组织之一,当然不可能免于疾病,而且它的病变,也相当繁多。

它所表现的病变,当然都是浅在而浮越于肌肤之上的。如望诊所得的斑点、细疹、疙瘩、风块、水疱、脓疱、脱皮、糜烂、溃烂成疡、皲裂、结痂、飞屑、枯槁、不毛、瘢痕等,闻诊所得的臭气、腥气等,切诊所得的灼热、粗糙、板硬等。严重的更合并着许多全身症状。在以上许多症状中,形成了不少类型的症候群而造成临床上多种多样的皮肤病。

皮肤疾病根据其症状及病程发展资料可归纳为疮、毒、癣、风、癔以及损容六症,为皮病六症,犹之许多的疮疡归纳为五疮一样。

皮肤病的形式过程,只有三步。而且不论它急如癗的随发随退或慢如蛇皮风的终身痼疾,而这三步形式,必然全备毋缺。这三步形式是:成形→发展→痊愈。

它的形式固然三步,而它的病程则也是“因、变、病、果”四个阶段,以下分别讨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