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五:狂欢尽兴
欢乐和兴致,是保健养生的重要项目之一,但无休无止的欢乐和兴致,还有超越于正常的过分欢乐和兴致,例如斗杯(作斗争的斗字来解释)狂欢、几天几夜的连续打牌、卡拉OK通宵达旦、超体力的登山涉水等,则即转益为害了。《鹖冠子·环流》中谓:“物极必反,命曰环流。”本来嘛,任何事物过了头,必然走向其反面。过了分即使有益的东西也将变为有害。即使日常的茶,也不能狂喝恣饮。明代许然明《茶疏·宜节》中谓:“茶宜常饮,不宜多饮。常饮则心肺清凉,烦郁顿释;多饮则必伤脾胃,或泄或寒。”又如维生素A,药力再平和也没有了,但1999年4月2日《服务导报》第7版载有:“哈尔滨12岁女孩,吃了两年多维生素A中毒了。据医生说,中毒后,造成股骨下端早期闭合、膝关节挛缩畸形,不能行走。而且这种中毒是不可逆的。”
所以孔夫子的“过犹不及”说(见《论语·先进》),的确成为千古名言。也是孔夫子说的“不多食”(见《论语·乡党》),朱熹(1130—1200年)注谓:“适可而止,无贪心也”。因之我们的欢乐兴致,就是不要过分,适可而止。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的钱,是外圆中方中央有孔的金属制品。为便于携带,用绳子穿起来,穿满了即称一贯。有人贪心,绳子上已穿满了钱,他却拼命把绳子拉长而把钱穿上去,终于拉断了绳子,一文钱也拿不到。这是“恶贯满盈”的故事。它同无节制的狂欢尽兴完全是情出一辙。
清代曹庭栋(1700—1785年)《老老恒言·夜坐》“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至于老年人更当“随事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这都是对狂欢尽兴的危害性敲起了警钟。《淮南子·道应训》的“乐极生悲”,即指此而言。
至于曹庭栋的另一言“棋可遣闲,易动心火。琴能养性,兼磨指甲”“若笼画眉、架鹦鹉,不特近俗,并烦调护,岂非再多一累”(俱是《老老恒言·消遣》)的语气,则从这一个极端走到另一极端,而且养成一个“娇”气。不过你绝对不能指责他,这是各人自有各人的特性,曹氏就是不喜欢豢养小动物和下棋、弹琴者。
至于狂欢尽兴,不一定专指娱乐兴趣而言,可以包括许多方面。星期一,已被认为“不可忽视的危险日”,因为此日发病率高于一周中的任何一天。原因是经过几天的疲劳,再加上一天(现在是两天)的狂欢尽兴,都要在这天向你算账、结账。
你要做到不狂不尽,必先做到持平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