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致

六 致

致,招也,到达也。六致,就是说这六种证是由于其他诸症(或证)所招引,然后继发的证。

气滞:它是由于某一种原因而产生气机流行不畅、阻滞的病变。在肥大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癔性咽喉异感症等病例中,经常可以遇到。最典型的是航空性中耳炎。

血瘀:除外伤性跌扑撞击损伤引起的瘀症之外,更不乏由体内营血失于流畅而瘀滞所致。它也经常与气滞同时出现,因为“气以血帅,血以气行”之故。四物汤中用川芎,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本科疾病中,如某型的耳聋、耳鸣、肥大性鼻炎及慢性喉炎、声带血性息肉等,很多为血瘀导致。

痰浊:《仁斋直指方》的“风搏寒凝,暑烦湿滞,以至诸热郁蒸,啖食生冷煎煿腥膻,动风发气等辈,皆能致痰也”。这说明许多原因都可以产生痰浊。《三因方》的“七情汩乱,脏气不行,郁而生涎,涎结为饮”。饮即是痰,则更指出痰之生,由于七情。因之得知,痰证没有原发而只有继发的。再看开六郁的“越鞠丸”用苍术以开湿郁,川芎以开血郁,香附以开气郁,神曲以开食郁,山栀子以开火郁,独独痰郁无药,但反过来说以上五药也都能开痰郁。理由很简单,其他五郁都可续发痰郁,治疗五郁,痰郁当然治在其中矣。痰证本科很多,如卡他性中耳炎、梅尼埃病、慢性鼻窦炎、慢性声带肥厚、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及各种囊肿等,痰浊往往是主要的作祟者。

郁证:习惯上把气、血、火、湿、痰、食六者之郁,称为郁证。《证治汇补》所谓“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的郁,为内因所致。总的说来,诚如朱丹溪(1281—1385年)所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本科疾病中最典型的为癔性咽喉异感症。

脏躁:一般认为精神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特点是,根据目前的检查技术水平不能发现与其症状相应的形态方面或病理、生理方面的变化。如果女子在更年期,更为严重。本科的幻听、癔性失音、癔性咽喉异感症等病多属于这个原因。

升降失度:指清阳和浊阴的应升而不升,应降而不降。人的活动与生存,都在矛盾中求统一。一旦失去统一性,就是失去平衡,则非病即死。例如阴阳、气血、营卫之外,还有升清降浊,都要求升降有度,相互协调,维持着生命的平衡与机体的统一。一旦失度,疾病即至。本科某些耳鸣、耳聋、鼻塞、失嗅、顽固性口腔黏膜病,很多是升降失度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