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站多走多爬梯
亲戚朋友光临,第一句话就是“请坐”。舞台上的“撤坐”,就是倒霉打开了扉页。坐是尊敬、威风、神气,而且也毕竟比站的蹲的舒适。现在的沙发固勿置论,就是我童年时代启蒙老师坐了一辈子“冷板凳”也没有见过他抱怨坐得不舒服而唠叨一声。有人还把“坐”,称为“此乃人类进化的特征”。其实,站比坐更有益于保健养生。因为坐,腹腔内的脏腑即受到压迫,下肢的血行循环也以腹股沟严重弯折而流通失畅,呼吸也以膈间受到限制而不如站立位的畅呼深吸,而且坐位还可使痔静脉压迫而容易患有痔疮……如其久坐则为害更大,可以引起心肌萎缩,并导致血液在动脉中沉积,为高血压、冠状动脉血栓等疾病埋下了祸根。久坐又可使四肢大量瘀血,出现瘀滞,静脉曲张。久坐更可引起背部、腹部肌肉下垂,背下半部肌肉疼痛等,对比之下,站立远远比坐要有益得多。但有些工作是必须坐着的,那也不可能强行站立而不坐,不过也有补救办法,就是坐了一段时间后,换换体位或站立、行走一下。
人身上的天赋本能,应该加以使用。在使用中锻炼,在锻炼中使它更加壮健而增长其使用期。不加使用,势必导致脆弱、衰退、老化甚至丧失其天赋的功能。人的两腿两足,天生本能就是站、走、跪、跳和攀登,当然还有其他如旋转、远眺时足趾着地脚跟悬空,杂技演员还能做出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各种动作。都说明你肯锻炼,本能以外的功能也可由锻炼而辟出新的功能。而其中主要的还是站与走。且看现在吉尼斯创立新纪录的什么单腿独立、旋转、撑臂等,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时下汽车等代步品以及电梯、电动扶梯、高山索道吊车比比皆是,把你天赋跪、走、攀、登的功能逐渐地削弱甚至退化。所以如果时间上不是那么紧张的话,为了你的健康,还是争取多走多跑多攀登楼梯。
有一天,一个母亲带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来医院我科(十六病区、十六层楼)探望病人。在楼下遇到了我,我还是老样子不搭电梯而步步攀登。小孩好奇,随了“医生爷爷”一起爬梯。爬到五楼,母亲已无法上登,小孩则坚持要爬。于是一老一小,费了一刻钟左右都登上了顶层(十六楼)。难道中年的母亲体质远远不及垂髫小孩和耄耋老人吗?不,正因为平时的懒惰,把天赋本能退化了。1986年7月,笔者参加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江苏省专家教授夏令旅行团”到青岛度假,寓延安一路黄海饭店八楼。他们都电梯上下,而我则爬上爬下,开始大家都笑我土老儿电梯都不会坐,同时又自叹身体太差。之后也有人好奇,跟我一同上下楼梯来玩玩。到最后假终回来之前,上下爬梯的已多至十余人。其中两位给我印象最深,他俩都是弱不禁风的学者,一为大学声学系教授,一为农学院教授,立誓回家后也不坐电梯而要爬一爬。这说明并非他们真的爬不动,而是“怕”爬,诚如孟老夫子(公元前372—前289年)所谓:“是不为,非不能也”(见《孟子·梁惠王上》)。
每当你开口讲话时,运用的肌肉竟达72块之多;迈出一步时,你必须动用13块腿部肌肉。在所有运动中当以划船与爬梯,必须动员全身的肌肉来参加协作。所以这两项运动,对人的受益也最大。但划船则不可能天天有这个条件和机会,而爬梯则随时随地都可。尤其是今天,大楼林立,楼梯多于马路。
爬楼,两下肢固然是主角,但内脏尤其是心与肺也不能袖手旁观,甚至还有脑子的平衡等,而更重要的是意志的配合。老实说,我有时爬到十三四楼时,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想过接力于电梯,但凭着坚强的意志,再鼓勇气,最后十六楼还是安然抵达。不过在这里必须郑重指出,如心脏不健康者,这种冒险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事,千万不能干。
爬梯对全身都有好处,但最受益者为两条腿和两只脚。脚的结构,由26块骨头组成支架,19条肌肉控制着骨的运动。33个关节缓解着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改变着运动方向,50多条韧带大大提高脚的坚固性和耐劳性,4万多汗腺显示出脚部强大的分泌排泄能力,50多万根血管体现出脚部新陈代谢的强盛。所以全息生物学认为,脚是人体的一个缩影,全身各组织器官在脚部都有相应的投影点,通过脚能够诊治相应组织器官的疾病,说明了脚与人体复杂结构的一致性,显示出脚与人整体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脚部功能结构的改变,会引起全身功能的改变。加强脚部的功能锻炼,就可以改善整体的功能,提高人体素质。
中医一句谚语:“病从头上起,老自脚跟来”。的确,人老了两只脚首先衰退。故而多站多走多爬梯,是最好的保健养生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