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骨旁切面

一﹑胸骨旁切面

1.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parasternal long axis view of left ventricle) 胸骨旁声窗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声束可经长轴和短轴探测心脏。受检者取左侧卧位,探头放置于胸骨旁左缘第3~4肋间,探头示标指向9~10点钟,声束从右肩-左腰方向前后切割心脏即可获得左心室长轴切面,由于左心室通常位于胸骨左侧,探头方向略偏向左(左肩方向)就能获取标准左心室长轴切面(图1-25)。图1-26为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靠近探头的右心室显示在图像近场,而左心室、左心房显示在远场,心尖朝向左侧,主动脉位于右侧。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显示的下2/3室间隔为肌部(muscular)室间隔,上1/3大部分室间隔为流出道(outlet)或漏斗部(infundibular),少数人可在主动脉瓣正下方探及一部分膜部(membranous)室间隔;左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部分可同时在该切面显示,可见二尖瓣前叶和后叶经腱索与后内侧乳头肌(posteromedial papilary muscle)相连。正常情况下可见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的连续以及二尖瓣前叶与主动脉后壁的连续完整性。由于声束位于左心室心尖的内侧,通常无法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显示左心室心尖,有时可能探及右冠状动脉主干从主动脉根部前壁发出。

图1-25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探头位置和声束方向

左图为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探头位置,探头放置于胸骨旁左缘第3~4肋间,探头示标指向 9~10点钟;右图为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声束方向,声束从右肩—左腰方向前后切心脏。

图1-26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从前到后显示的结构为右心室前壁、右心室部分流出道、室间隔、左心室腔、二尖瓣前叶和后叶、左心室后壁。右图显示的是从左心室向前发出的主动脉根部,可探及主动脉瓣开放和关闭活动,前方的为右冠瓣,后方的为无冠瓣。

注意要点:①主动脉、左心室、二尖瓣等结构长轴并不在同一解剖平面上,需要稍微调整切面方向以分别观察特定结构。②左心房与左心室交界处(房室沟)可记录到圆形无回声区,通常为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而左心房后壁后方探及的圆形无回声区,则为降主动脉横截面。当CS扩张时可与降主动脉混淆,两者的区别是降主动脉为心外结构,有搏动感,但不随心脏协调运动;而CS无搏动感,与房室环运动一致。

2.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parasternal short axis views of left ventricle) 在标准左心室长轴切面基础上,将探头顺时针旋转90°,可获取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探头如图1-27转变角度可相应显示主动脉瓣水平、二尖瓣口水平、腱索乳头肌水平以及心尖水平切面;相应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声束方向如图所示;心尖水平切面的获取通常需要沿心脏长轴下移探头一个肋间左右。

图1-27 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探头位置和声束方向

A为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探头位置,探头示标指向2~3点钟;B为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声束方向,声束从左肩—右腰方向横切心脏。

(1)主动脉瓣水平短轴切面(the aortic valve level) :在标准左心室切面探头顺时针旋转90°,探头示标朝向受检者左肩,声束方向从左肩至右腰,可获取主动脉瓣水平短轴切面(图1-28)。标准胸骨旁短轴切面表明了正常心脏解剖的几个重要特征:①升主动脉与左心室长轴近似平行,而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主干从主动脉根部的右侧移行至左侧,因此两大血管相互缠绕,也就是说主动脉根部为短轴观,右心室流出道则为长轴观。主动脉短轴呈圆形,位于图像中心,右心室、右心室流出道以及肺动脉主干呈“圆香肠”样包绕主动脉短轴。②心脏前方为右心室流出道,左心室流出道居中,左心房靠后。③右心室流入道位于右心缘,左心室流出道居中,右心室流出道则转至左心缘。主动脉短轴是观察结构主动脉瓣(包括主动脉瓣叶数目、活动等)、主动脉根部、左心房等的重要切面,该切面显示的室间隔包括位于三尖瓣隔瓣右下方的膜部室间隔(9~11点钟),其余部分为流出道(outlet)室间隔,即位于主动脉瓣正前方的主动脉瓣下(subaortic)室间隔(12点钟)以及靠近肺动脉瓣下的肺动脉瓣下(subpulmonic)室间隔(1点钟)。正常三叶主动脉瓣叶舒张期关闭呈“Y”字形,收缩期开放呈“▽”形。前方的为右冠瓣,左冠瓣和右冠瓣位于左右两侧。如将探头稍微旋转,主动脉短轴3点钟处可显示左冠状动脉开口和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分支,10~11点钟处可探及右冠状动脉开口及其近端(图1-29)。

图1-28 主动脉瓣水平短轴切面

主动脉呈圆形位于切面中心,右心室、右心室流出道以及肺动脉包绕主动脉短轴。RCC:右冠瓣,NCC:无冠瓣,LCC:左冠瓣。

图1-29 主动脉瓣水平短轴切面显示冠状动脉

A为主动脉瓣水平短轴切面1~12点钟处显示右冠状动脉及其近端(箭头所示);B为主动脉瓣水平短轴切面3点钟处显示左冠状动脉(箭头所示)。RCA:右冠状动脉,LCA:左冠状动脉。

(2)二尖瓣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mitral valve level) :在胸骨旁主动脉短轴切面基础上将探头向下倾斜,声束方向略平行于左肩和右胁腹连线,即可获取显示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切面(图1-30)。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切面显示二尖瓣前叶和后叶位于左心室腔中央,左心室呈圆形位于左后方,而右心室呈月牙形位于右前方,分隔左心室腔和右心室腔的室间隔凹面朝向左心室,是左心室壁的解剖组成部分。该切面显示的室间隔为位于三尖瓣和二尖瓣之间的流入部室间隔(inlet septum)和肌部室间隔,8~10点钟为流入部室间隔下方的室间隔肌部的后部,10~12点钟为室间隔肌部的中部以及12~2点钟为室间隔肌部的前部。

图1-30 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尖瓣口水平切面

左图为二尖瓣口水平切面示意图及超声探头示标位置。AML:二尖瓣前叶,PML:二尖瓣后叶。

(3)腱索、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the papillary muscle level) :二尖瓣水平切面将探头再向下倾斜或探头下移一肋间,二尖瓣瓣叶逐渐消失,代之以二尖瓣腱索以及两组乳头肌,称为腱索、乳头肌水平(图1-31,图1-32)。该切面显示的室间隔为肌部室间隔,前外侧乳头肌(anterolateral papilary muscle)位于左心室腔4点钟处,后内侧乳头肌(posteromedial papilary muscle)位于8点钟处,右心室心尖部位于前右侧。该切面是测量左心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等的标准切面,是评价左心室壁运动、乳头肌功能的理想切面。

图1-31 胸骨旁左心室短轴腱索水平切面

左图为腱索水平切面示意图及超声探头示标位置。

图1-32 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切面

左图为乳头肌水平切面示意图及超声探头示标位置。APM:前外侧乳头肌;PPM:后内侧乳头肌。

(4)心尖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the apical level):在乳头肌水平基础上,将探头再下移一肋间左右,探头方向与乳头肌水平相似。该切面显示左心室心尖水平短轴(图1-33),与乳头肌水平切面相似但无乳头肌标志。该切面主要用于评价左心室心尖部室壁运动,观察有无心尖血栓、心尖室壁瘤以及心尖肥厚等。

3.胸骨旁右心室流入道切面(parasternal long axis RV inflow view) 在标准左心室长轴切面探头尽可能移近前胸壁胸骨左缘,探头示标从受检者右肩倾斜至右腰(15°~30°),可获取右心室流入道切面(图1-34)。该切面显示右心房、右心室、三尖瓣前叶、三尖瓣后叶等结构,是观察三尖瓣结构(三尖瓣狭窄、三尖瓣瓣叶脱垂、三尖瓣瓣叶下移、三尖瓣赘生物)的最佳切面,通常也可见下腔静脉入口处的下腔静脉瓣(eustachian valve)。

图1-33 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切面

左图为心尖水平切面示意图及超声探头示标位置。

图1-34 右心室流入道切面

左图为右心室流入道切面示意图和探头声束方向,右侧为右心室流入道切面图例。该图例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

4.胸骨旁右心室流出道切面(parasternal long axis RV outflow view) 在标准左心室长轴切面基础上,探头顺时针旋转30°~45°,探头示标从受检者右肩倾斜至左肩,可获取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图1-35)。该切面显示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下流出部室间隔(subpulmonic outlet septum)、肺动脉瓣以及部分主肺动脉,是观察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的理想切面。该切面显示的下2/3室间隔为肌部室间隔的前部,上1/3室间隔为肺动脉瓣下流出道部分。如果声束穿过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之间,往往可能探及位于左房室沟处沿室间隔行走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图1-35 胸骨旁右心室流出道切面

左图为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示意图和切面声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