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川崎病

附 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由日本国川崎医生1967年首次报道。病因不明,多发于8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分三期:急性期(1~11天),发病有高热、皮疹、口腔病变、淋巴结肿大等;亚急性期(11~21天)仍有红疹、发热和淋巴结肿大,但症状减轻,心血管症状明显,冠状动脉瘤扩张机会和程度与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成正相关;恢复期心血管外症状基本恢复。病理基础是急性非特异性血管炎,以小型动脉为主,常累及冠状动脉。心血管并发症主要有冠状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心肌梗死,是川崎病的主要祸害。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可达80%~90%。冠状动脉扩张定义为5岁内超过3.0mm或某段直径超过其邻近段的1.5倍为扩张。应用高频(5或7.5MHz)探头可检测到冠状动脉的左主干以及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近段,如发现冠状动脉瘤则有诊断意义(图11-30)。超声如已检测冠状动脉近段有病变,可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数字减影(DSA)或CT等有取代冠状动脉造影趋势。

图11-30 冠状动脉主干异常的超声诊断

A、B、C均为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调整切面。图A显示右冠状动脉扩张(直径为10.7mm);图B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直径为5mm);图C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直径为8mm)。该患者冠状动脉显著扩张,临床诊断为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