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尖瓣瓣叶水平

二﹑二尖瓣瓣叶水平

二维引导切面可选择胸骨旁左心室长轴或者左心室短轴二尖瓣瓣叶水平切面,M型二尖瓣瓣叶水平曲线横截经过右心室前壁、右心室腔、室间隔、二尖瓣前叶和后叶、左心室后壁、心包(图2-7)。正常M型二尖瓣瓣叶水平图像为二尖瓣前叶舒张早期E波和舒张晚期A波特征性双峰,收缩期二尖瓣瓣叶关闭接合点呈一细线,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叶和后叶分离增宽,二尖瓣前叶舒张早期最大运动幅度处称为E点;两瓣叶于舒张中期前后靠拢,于舒张晚期(左心房收缩)再次分离,形成舒张晚期峰即A点。E点和室间隔间的距离称为EPSS。EPSS增宽(不存在二尖瓣狭窄时)通常提示左心室扩张、主动脉瓣反流或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图2-8)。两瓣叶于舒张中期前后靠拢,于舒张晚期(左心房收缩)再次分离,形成舒张晚期峰即A点;收缩期从关闭起点(C点)至终点(D点)称为CD段。通常从A点至C点二尖瓣前叶的下降斜坡呈直线状,如果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M型二尖瓣运动曲线则可见“B驼峰”或称“AC肩”(图2-9)。

图2-7 二尖瓣瓣叶水平M型曲线

右图所示二尖瓣瓣叶水平M型曲线各点分别为:A为舒张晚期左心房收缩瓣叶开放峰;C为二尖瓣瓣叶关闭点;D为收缩末期二尖瓣开放前点;E为舒张早期峰值;F为二尖瓣前叶舒张中期关闭点。AML:二尖瓣前叶,PML:二尖瓣后叶。

图2-8 二尖瓣前叶E点与室间隔的距离(EPSS)

A、B分别为正常人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患者的二尖瓣前叶M型超声心动图。

图2-9 二尖瓣M型曲线B驼峰

二尖瓣曲线A-C时间延长,A点和C点之间出现顿挫,A-C时间延长和B驼峰(箭头所指)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B驼峰出现于心电图R波前,产生机制为显著增高的左心室舒张压导致二尖瓣的早期关闭,左心房收缩时二尖瓣保持半关闭状态,一直延续至左心室收缩时出现C点,因此A-C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