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25年08月10日
一﹑概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指心脏瓣膜、心内膜或大血管内膜的微生物感染,出现菌血症、血管栓塞、心脏损害等全身性败血症临床表现的炎症性疾病。感染多发生于瓣膜上,也可以发生在任何植入的或人造的装置,如人造瓣膜、深静脉导管、起搏器电极等。病因学上多种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及衣原体均可导致心内膜炎症。疾病病程的转归与病原微生物以及有无基础心脏疾病等因素有关。IE并不多见,但近年来,心内装置的应用增加了IE发生的风险,IE一旦发生如果不经治疗后果往往是致命的。
IE的始动因素可能是患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或者瓣膜病的异常高速射流破坏了心内膜的保护层,手术操作(如牙科、妇产科、泌尿科手术或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等出现一过性菌血症,导致血液中微生物附着和聚集在受损的心内膜上出现感染灶,大量的微生物开始吸附血小板、纤维蛋白和其他物质并黏附于心内膜表面形成赘生物(vegetation)。赘生物是心内膜炎特征性表现,赘生物上的细菌脱落播散并出现全身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也有约50%的心内膜炎患者不存在基础心脏病病史。IE的发生有一定的易感因素,基础心脏病是IE的高危人群(见表8-1)。
表8-1 心内膜炎基础心脏病危险因素
IE的诊断主要依据菌血症或败血症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出心内膜炎侵袭的证据,目前推荐的IE的诊断标准(Duke标准)如表8-2所示,如果患者符合两条主要标准,或者1条主要标准加3条次要标准,或者5条次要标准,IE的诊断就可以明确。
表8-2 IE诊断的Duke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