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监测
图11-11 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超声心动图
A为胸骨旁左心室长轴,箭头所示为前间隔变薄和回声增强。B为左心室M型曲线,箭头所指为前间隔变薄和回声增强,以及前间隔无运动。
由于较长时间的缺血,心肌梗死对心肌的损害通常是不可逆的;起初受累心肌出现无运动而室壁厚度维持正常,随着时间的进展(4~6周),受累心肌室壁变薄及回声强度增加(图11-11)。通常超声心动图可发现相应心肌梗死区域的RWMA,M型超声心动图可帮助判断前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的RWMA(图11-12,图11-13)。下壁心肌梗死需要二维超声左心室短轴切面观察确定(图11-14),心尖心肌梗死除观察心尖切面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水平短轴切面也有助于心尖心肌梗死的诊断(图11-15)。临床Q波心肌梗死提示该节段大于50%的室壁受损而出现明确的室壁无运动和室壁变薄;非Q波心肌梗死可出现较轻程度的室壁运动异常(运动减弱或无运动)和室壁变薄。心肌梗死后出现:①室壁变薄。②回声强度增加。③室壁无运动或矛盾运动。通常提示心肌瘢痕形成以及无心肌存活。较长时间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成功后,可出现心肌顿抑或心肌冬眠。顿抑或冬眠心肌仍存在一定心肌存活性,但与瘢痕心肌一样静息下也表现为室壁无运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有助于了解心肌的存活性。
图11-12 前间隔心肌梗死的超声心动图
A、B为胸骨旁左心室短轴,A为舒张末期,B为收缩末期,显示前间隔和前壁室壁运动减弱;C为左心室M型曲线,可清晰显示前间隔运动减退。
图11-13 前间隔心肌梗死的超声心动图
A为胸骨旁左心室长轴,B为左心室腱索水平M型曲线,可清晰显示前间隔区域无运动。
图11-14 下壁心肌梗死的超声心动图
A、B均为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显示下壁心肌变薄和节段性运动异常(无运动)。
图11-15 心尖部心肌梗死的超声诊断
A、B为胸骨旁心尖水平左心室短轴,A为舒张末期,B为收缩末期,显示心尖间壁和下壁无运动。C为心尖切面引导的M型曲线,可明了地确定心尖间壁和下壁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