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开展优质护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根据马晓伟副部长在2010年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当前我国开展优质护理,加强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服务医改工作大局的时代需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是护理专业和护理行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展优质护理,是一项众望所归的系统工程,是当前各级医院和护理界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
(一)加强护理工作,开展优质护理,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面对这些发展与改变,需要构建全面、全程、无缝隙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需要医务人员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全过程,需要在患者疾病的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以及临终期关怀与照顾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激增,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将大幅度增长。这些变化给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要求医疗及护理服务手段不断变化。因此,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就是要推行一种能够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优质医疗服务。
(二)加强护理工作,开展优质护理,是服务医改大局的必然要求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当前我国新医改的五项任务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医务体系的主体,因此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对医改的其他任务有着重要的制约和支撑作用。而护理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与患者安全、医疗技术发展、医疗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护理工作,开展优质护理,是服务医改大局的必然要求,是推行医改和护理工作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
(三)加强护理工作,开展优质护理,是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门专业之所以称其为专业,需要以专门的知识和技术服务于一定的领域。护理作为一门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专业,需要通过其特定的知识、技术以及与专业实践相符的价值观、职业道德来服务于患者及整个社会。当前,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深入推进,护理专业不但必须顺应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需要,同时也必须紧紧抓住这次医改大潮带给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主动作为,开拓进取。因此,加强护理工作,开展优质护理,是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1.践行护理专业实践性。护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护理专业的发展不能脱离患者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不能脱离临床实践的需要。因此,开展高质量的临床护理,使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受益于此,这既是护理专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也是护理专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2.拓宽护理专业服务领域。优质护理实践强调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导向,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面、全程、连续、专业化的护理服务。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工作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服务被割裂成为若干部分,由不同的护士分头完成,缺乏对患者的全程、连续的护理。长此以往,护理服务的范畴和发展领域必将越来越窄。因此,改革护理管理和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涵、拓宽服务领域,是维护良好的护理行为、提升护理的行业价值、促进护理学科向纵深发展的明智之举。
3.完善护理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临床一线护士人力配置、薪酬待遇、业务培训、教育发展与科研工作等方面的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也阻碍了护理专业自身的发展。这些制约护理发展的因素,一直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瓶颈问题,单靠护理管理者单方面的职业热情和自身努力不能完全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来加以引导和指挥。因此,当前开展优质护理,完善护理管理体制,对促进护理学科健康有序发展非常重要。
(杨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