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教育计划,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
(二)提升护士素质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慎独精神。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某些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缺乏责任心和自我约束力,而并非技术性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强化自我管理,使之养成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即慎独精神。
2.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保证。
3.指导护理人员养成自查的习惯,培养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排班
科室实行值班人员“弹性排班”制度。特别是加强病房出现患者病情危重或者患者突增时,随时调整值班人员的数量,降低护士工作强度,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贯彻规章制度与流程的重要性。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规范是护理人员实施工作的依据,它不仅可以规范护理行为、保证护理质量,而且还有规避风险的作用。护理常规、规范的缺乏可以导致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增加风险。在一些医疗护理过程和流程中,如果设计存在漏洞,也会对患者的安全带来威胁。
2.建立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把握基本目的(以病人的利益和安全为重);体现科学性;保证可行性;注意更新完善;程序规范(初稿→广泛征求意见后修改→试行领导审批→执行)。
3.重点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给药制度,要求人人不仅能熟记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落实。强化岗位职责,做到工作规范化,技能操作优质化。
(五)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培训
要求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从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展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使用新仪器时,进行全员培训。各种仪器操作程序标识清楚,按正规程序操作。
(六)加大护理流程质控的督查力度
重点把好护理交接班关、医嘱查对关、医护配合关、危重患者抢救关,促进护士苦练基本功,以精湛的技术减少失误,减轻患者的痛苦。
(七)及时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分析
针对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早采取补救措施,使其对患者的危害降至最低。及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人人发言,提出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