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常规健康指导

二、术后常规健康指导

(一)心理指导

护士首先向患者祝贺手术顺利,感谢患者手术中的配合,但术后伤口疼痛、引流管的安置均使患者感到紧张、恐惧、不安。护士应根据术后具体情况及出现不适的原因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工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二)卧位指导

待麻醉作用消失,血压平稳后应根据不同手术部位和治疗需要安置合适的卧位,以减少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1.头面部手术后取高坡卧位,将床头垫高15~30cm,有利于头面部的血液循环,预防颅脑手术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颈、胸、腹手术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引流,如胸液、胆汁,尤其是患腹膜炎时可引流腹腔炎性渗液,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预防膈下感染,放松腹肌减轻腹部伤口疼痛。长期取半卧位的患者,要经常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四肢手术后取平卧位,患肢抬高应高出心脏平面约15cm,有利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和伤口疼痛。

(三)饮食指导

术后饮食的恢复视手术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需禁食1~3天,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步递增至全量流质饮食,至第5~6天进食半流质饮食,第7~9天可过渡到软食,术后10~12天开始普食。

2.非腹部手术后,局部麻醉和无任何不适者术后可按需进食。

3.蛛网膜下隙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麻醉者术后6小时可根据需要适当进食。

4.全麻术后,待完全清醒,无恶心、呕吐后方可进食,先给予流质饮食,以后视情况改为半流食或普食。

5.在保证一定能量的基础上,可选择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刺激消化液分泌和肠蠕动。当患者进食不足或不能进食时,应有静脉供给充足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必要时早期提供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

(四)伤口护理指导

1.手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的征象。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更换敷料,渗血可加压包扎止血。若出血量多,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的患者和患儿,须使用约束带,防止敷料脱落。

2.一般情况下,伤口敷料没有浸湿,不需要每天换药,过勤的换药反而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3.换药是无菌操作,医生均需要戴口罩、帽子进行,所以换药时家属不要靠近,防止交叉感染。

4.关于活动对伤口的影响。术后伤口至少都进行三层以上的缝合,在护士指导下的活动是不会引起伤口裂开的。

5.拆线后24~48小时后可沐浴。

(五)引流管护理指导

根据不同的需要,术中可能在切口、体腔和空腔内脏器官内放置各种类型的引流物,对留置多根引流管者,应区分各引流管的引流部位和作用,做好标记并妥善固定。经常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或扭曲,保持引流通畅。每天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变化。根据引流量和病情决定拔除时间,一般切口胶片引流在术后1~2日拔除,烟卷引流在术后4~7日拔除。作为预防性引流渗血用的腹腔引流物若引流液少,可于术后1~2日拔除。胃肠减压管在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其他引流管视具体情况而定。

1.胃管(胃肠减压)为了手术的需要,95%以上腹部大手术患者均需放置胃管。胃管是侵袭性操作,对患者的鼻黏膜、咽喉部有一定损伤,所以在放置胃管期间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安置胃管前患者应全身放松,安置过程中配合护士做吞咽动作,避免做呕吐动作,可张开嘴做深呼吸。

(2)安置胃管期间可用温开水,淡茶水或漱口水。漱口每2~4小时一次,感口唇干燥时可用无色唇膏涂抹,切忌用棉签涂擦,因脱脂棉签涂擦会使口唇干裂。

(3)长期安置胃管的患者可适当含服润喉片。

(4)将胃肠减压器放置于低处,以利用引流。

(5)保持胃肠减压管道通畅,防止打折、扭曲、受压和脱出。

2.腹腔引流管腹部手术患者常需放置腹腔引流管,对有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及家属应了解以下几点相关内容:

(1)引流袋会妥善固定在床沿下,并放置于患者的手臂下面。

(2)引流袋不能放置于地上,以免污染。

(3)引流袋不要高于腹壁引流管口,以防止引流液倒流。

(4)起床时将引流袋别在衣服上,防止滑脱。

(5)家属不能倾倒引流液。

(六)术后排便、排气指导

1.患者手术后排便、排气困难的原因

(1)麻醉可抑制排尿,减缓肠蠕动。

(2)术中操作,特别是腹部手术后,可以直接影响肠道蠕动功能。

(3)术后切口的疼痛、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排便。

2.缓解手术后排便、排气困难的方法

(1)手术前一天练习在床上排便。

(2)术后尽早活动,腹部手术的患者可用腹带保护伤口。

(3)根据情况尽早拔除尿管。

(4)能进食后应多饮水,食新鲜蔬菜、水果,如香蕉、红薯等促进排尿和排便。

(七)活动指导

腹部手术通常为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十二指肠疾病等。往往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对患者全身影响大,术后引流管多,再加上麻醉可减慢肠蠕动功能,而导致患者不愿活动,易造成:

(1)呼吸变浅,痰液聚积不易咳出,引起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

(2)肠蠕动减慢,引起腹胀甚至肠粘连、肠梗阻。

(3)卧床使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

(八术后活动方法:

1.术后6~24小时

(1)呼吸运动:患者双目微闭,用鼻吸气,呼吸比为2:1或3:1,每4小时一次,每次做1~2遍。

(2)上肢运动:手指-肘关节-肩关节分别做屈伸动作,每天2次,每次10遍。

(3)下肢运动:足趾-踝关节-髋关节分别做屈伸、内翻、外翻动作,每天两次,毎次10遍。

2.术后24~72小时

(1)深呼吸:呼吸比2:1或3:1,每2小时做1次,每次5遍。

(2)上肢运动:上肢屈伸、上举、握等动作,每天1~3次,每次10~20遍。

(3)下肢运动:下肢进行屈伸、拉等动作,可练习下床活动,先从床上→床边坐起站立→扶床行走,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

3.术后72小时

由第二阶段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时间和强度,增加步行速度和距离,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