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

十六、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

(一)人工膝关节置换健康教育指导

住院健康指导

1.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一般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都经过长久的考虑,通常希望通过手术解决行走疼痛的问题,改善关节的活动。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效果,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告知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做好吃苦的准备,使患者积极的合治疗。

(2)术前准备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具体步骤可嘱患者做下肢足背屈练习或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指导患者做床上大小便训练,向患者讲解术前晚保持良好睡眠的意义,指导患者放松训练,安静入睡。

告知患者保持全身及局部皮肤清洁,观察关节周围皮肤,如有破损、虫咬瘢痕、化脓性感染病灶、足癣等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待治愈后方可手术,以免感染。对全麻及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说明术前晚灌肠的目的是防止术后长期卧床而腹胀。

2.术后护理

(1)体位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取平卧位,患肢膝后垫软枕予以抬高,保持中立位,避免小腿腓肠肌和腓总神经过度受压,造成小腿腓肠肌静脉丛血栓的形和腓总神经的损伤,术后3~5天开始下床活动。

(2)术后配合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应用冰袋冷敷患膝,以起到止痛及消肿的作用,条件允许可使用镇痛泵,每次进行功能锻炼前30分钟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以保证锻炼时无痛。

(3)功能锻炼指导:

1)术后0~2天: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训练,用力收缩10秒,放松10秒10次/组,2~3组/天;同时做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尽可能的背伸10秒,跖屈10秒,10次/组:2~3组/天。

2)术后3~5天:指导患者主要是通过增加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患膝关节的主被动伸屈活动,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度。在继续锻炼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的基础上,指导患肢行直腿抬高锻炼。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于引流管拔除后进行,尽量在1周内使膝关节的屈曲角度达到90°或以上。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患者取平卧位,移去膝下软枕,医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行屈膝活动,当感觉疼痛时嘱患者足跟沿床面慢慢伸直到膝关节,逐渐过渡主动屈伸膝锻炼。

3)术后6天至2周:在继续加强患肢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同时进行步态训练。方法为:鼓励患者尽早下床,开始按步行器或在床尾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下肢,患肢根据个体差异不负重或部分负重,以后重心逐渐向患肢过渡,开始扶步行器或拐杖行走,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步行器向前。

4)出院后进一步加强下肢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肌力的训练。出院健康指导

1.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加强关节活动度,最无限度恢复生活功能,锻炼顺序可遵循站—坐—蹲的原则。

2.告知接受全膝关节置换后要避免剧烈运动,4~6周不做主动下蹲运动,行走对不可急停或骤然旋转。为了减少对膝关节的磨损,建议患者最好终身使用手杖,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膝关节的使用寿命。

3.告知患者尽量避免环境中潜在的可致外伤的因素,避免意外。指导患者如发现感染的症状、体征或其他腿部并发症时应及时就诊。

4.嘱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年复查。

(张文彦)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健康教育指导

住院健康指导

1.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 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2)术前准备指导: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活动,将健侧肢体膝关节屈曲,足部收至臀部,抬高臀部,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向患者说明如有吸烟或饮酒史术前应戒除,因其会导致血红蛋白降低,使组织修复所需的供氧减少,血液黏滞性提高,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告知患者勿在患侧做肌内注射以免产生感染灶。

2.术后护理

(1)体位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6小时应平卧,将患肢小腿抬高10°~20°,外展15°~30°,膝关节前面和足尖保持向上,两腿间放置T形枕或软枕,患足着防旋鞋2~3周。6小时后可适当摇高床头15°~30°。24小时后可取半坐位,屈髋不大于90°。侧卧时需保持屈髋和屈膝,两膝之间可垫一软枕,防止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术后2周内,禁止向患侧侧卧。术后3~5天,可扶步行器或双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术后1个月可用单拐行走,逐渐弃拐行走。

(2)饮食指导:告知家属麻醉清醒后可进流食,逐渐过渡至半流食、普食。饮食应选用高蛋白、高热量、富含胶原、微量元素及含维生素A、C的食物,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3)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麻醉清醒后即行患肢肌肉等长舒缩锻炼和远端关节的活动,被动按摩下肢肌肉,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术后第3~5天可使用CMP机及压力治疗仪,在较松弛的状态下进行髋、膝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第6天至3个月,在锻炼髋关节活动度和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的同时做好下床和步态的训练,以增加身体的平衡性和肢体的协调性,防止意外发生。

(4)并发症预防指导:告知患者术后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必要时穿丁字鞋外固定、防止髋关节脱位。术后患肢缠绕绷带,每日坚持做关节背伸、跖屈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应用下肢压力治疗仪,进行下肢被动运动及肢体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出院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之物,嘱患者禁烟酒。

2.嘱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劳逸适度。

3.嘱患者出院后继续股四头肌、臀肌的训练和行走锻炼,鼓励肥胖患者减肥,以减轻对下肢的负重。与患者共同制定逐步弃拐行走计划,即术后第1~2个月内使用步行器或双拐,第3个月使用单拐,第3个月后可弃拐或用手杖行走。告知患者负重的力量应逐渐递增,从开始的20~30kg到完全负重。

4.嘱患者术后2~3个月以平卧或半卧为主,避免患侧卧位,6个月内避免做内收、内旋、外旋和屈髋大于90°的动作,术后不宜坐低凳,不宜用蹲便,不宜做下蹲拾物动作,不宜跷“二郎腿”,不要试图按常规方法穿鞋袜等。避免在术后初期做长途旅行,长时间站或坐,避免做任何增加髋关节负荷的运动,如跑步。

5.告知患者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一次;6个月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向患者说明如有患侧锐痛、肢体有爆裂声,感觉髋关节有脱臼时,应及时就诊。

(张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