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良性狭窄健康教育指导
住院健康指导
(一)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因为大部分患者都是病程长,精神压力大,各方面情况亦差,加之对这种治疗方法缺乏认识,往往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他们即希望扩张后解除痛苦,又担心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更害怕病情加重及增加经济负担。应多关心、鼓励、体贴患者,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并向其讲清手术的目的、步骤、优越性及配合方法,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手术,使其在接受手术前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营养支持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大多数食管狭窄的患者因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使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术前应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能口服者,指导患者合理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若患者只能进食清淡流食或不能进食且营养状况较差,可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或提供肠内、肠外营养。
3.口腔护理指导:告知患者口腔是食管的门户。口腔内细菌可随食物或唾液进入食道,在狭窄部位停留、繁殖,易造成局部感染,影响术后健康。故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漱口,并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二)术后宣教
1.体位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平卧6小时。之后床头抬高取半卧位,讲解半卧位的意义。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出现呕吐应头偏向一侧,并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颜色。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疼痛护理指导:告知其大部分患者支架术后会出现胸骨后疼痛、不适,程度轻重不一,基本上都能耐受,无需特殊处理,数周到1个月左右会自行缓解,部分较剧烈者给予止痛治疗。
3.并发症指导:告知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发生食管穿孔、出血、支架移位及堵塞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强调如出现胸骨后剧烈疼痛、气胸、皮下气肿、呕血、黑便或吞咽困难未能缓解等情况时,可能考虑发生上述并发症,要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
4.饮食指导: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使支架扩张到最佳状态。嘱患者一周内以流食为主,以后可酌情进行半流食或软食,并奖惩食物仔细咀嚼,少许慢慢咽下,切勿“狼吞虎咽”式进食,以免引起阻塞;同时忌干、粗糙、硬性食物,防止食物卡在支架上;患者还应禁食冰冷食物,以防支架变形脱落。
5.胃肠造瘘护理指导:告知患者造瘘后,造瘘管周围可能会有渗液,因胃液对皮肤刺激性较大,可在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保护皮肤。强调造瘘管妥善固定的重要性,变换体位时应防止脱出、阻塞。
6.结肠代食管护理指导
(1)告知患者术后保持减压管通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如呕吐出大量咖啡样液或伴有其他症状,考虑可能为代食管结肠坏死,应即刻通知医护人员。
(2)告知因结肠逆蠕动,患者常嗅到粪便气味,需向患者解释原因,并指导其注意口腔卫生,一般此情况于半年后能逐步缓解。
(3)饮食指导:①禁食期间,给予营养支持。②根据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及术中吻合口张力、血供情况而决定进食时间。一般5~7天开始进食,加强饮食宣教,自少量饮水起,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少渣饮食。并观察进食后有无梗阻、疼痛、呕吐、腹泻等情况,若发现以上症状应暂停饮食。
出院健康指导
1.是管扩张和支架置入虽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饮食情况,但其他日常生活还不能有很大的改善,这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埋怨情绪,所以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正确认识支架置入术。
2.出院后遵医嘱定期服用制酸剂及黏膜保护剂,以预防胃酸反流及出血。
3.应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细菌在狭窄部位停留、繁殖,嘱患者进食后漱口,防止霉菌感染。
4.活动时注意掌握活动量,避免疲劳,防止因剧烈活动导致支架移位,脱落或变形,保证充分睡眠。
5.嘱患者出院后在进食后要保持相当时间的直立体位(30分钟左右),睡眠时床头抬高15°~30°,以防反流。
(曹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