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指导

十、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指导

(一)颅内动脉健康教育指导

住院健康指导

术前宣教

(1)生活指导: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告诉患者不能起坐、洗头、淋浴、如厕及其他下床活动,尽量满足患者的日常需要,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避免声、光刺激和频繁接触。

(2)床上大小便指导: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常因平卧位和肢体制动所致排尿姿势改变担心穿刺处出血,不习惯他人在场的环境下排便等多种因素,造成不同程度排尿困难、尿滞留。在术前平卧位一侧肢体制动情况下进行排尿训练是预防术后排尿困难的有效护理手段;对于害羞患者可以减小陪客数量,再用屏风遮蔽。也可以尝试使用热敷小腹部;倾听流水声诱导等方法。

(3)防止出血:多给予患者安慰;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因素。

(4)缓解头痛指导:告诉患者头痛的原因,指导可以冷敷头部及颈部;分散患者注意力,一边与之交谈。一边按摩头部及合谷穴;指导患者想象自己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有节奏的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达到缓解的目的。必要时使用镇静或止痛药品。

(5)保持排便通畅:患者使用脱水剂后,大量吸收肠道内的水分,加上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使粪便变得干燥。指导患者多进粗纤维食物,多饮水,食物中可加些香蕉、麻油等润肠食物。每天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的次数,必要时使用开塞露。

(6)术前准备指导;向患者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食水、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取得患者配合。

术后宣教

(1)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麻醉清醒,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流质饮食,鼓励其多饮水,促进造影剂从肾脏排泄,以免引起肾功能损害。鼓励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以补充术前禁食水引起的血容量不足。用关心的语言告知患者不用担心大小便问题,并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2)体位指导:指导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部位沙袋压迫6小时,制动8小时。必要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穿刺侧肢体给予约束、固定。患者应以平卧为主,若全身腰酸背痛想翻身时,按压穿刺点,协助患者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弯曲,健侧下肢自由屈伸,减轻限制性体位造成的躯体疲劳。

(3)疼痛指导: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觉。如有头痛或头痛加重时,提示有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可能,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诉穿刺点疼通时,查看局部有无渗血、肿胀,告知患者因术中反复穿刺、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成皮下血肿,必要时给予重新包扎止血,为减轻痛苦可给予止痛,镇静处理。患者诉小腿剧烈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时,提示有股动脉血栓可能,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4)用药指导:对有癫痫病史的患者,要坚持抗癫痫治疗,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停药。告知患者有效的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对手术非常重要。常用的抵可力得、阿司匹林这些抗凝药对胃有刺激性,一般安排在早餐后顿服。对一些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如含乙醇的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等要避免服用。抗凝药有引起出血的可能,注意有无牙龈出血,皮肤有无出血点及瘀斑等,还要检测出、凝血时间,及时抽血送检。

出院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半年内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及危险性工作

2.合理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3.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稳,避免情绪波动。

4.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气候变化,规律服药,切忌血压忽高忽低。

5.出院后按医嘱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专科门诊随访,3~6个月复查DSA,了解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变化情况。

(杨 萍)

(二)椎管内肿瘤健康教育指导

住院健康指导

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认为此手术易造成瘫痪,有明显的恐惧感。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应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有关知识,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及效果,用以往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的顾虑,减轻心理负担,以取得患者合作。

2.术前宣教:术前2~3天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大小便,以避免术后卧床发生尿潴留或便秘。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预防肺部感染。教会患者做轴向翻身。术前1天护士协助患者擦洗全身,充分备皮,注意勿刮伤皮肤。

术后宣教

1.体位指导:术后平卧4~6小时,以压迫止血。以后2~3小时更换体位1次,侧卧时应侧至90°,用稍硬的长枕头置于整个脊柱后,两膝之间垫一软枕。

2.翻身方法:告知家属轴向翻身的方法及意义,协助患者轴向每2~3小时翻身1次,动作宜轻柔,保持整个脊柱呈一直线,勿屈曲、扭转。经常按摩受压处皮肤。

3.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饮水,1500~2000ml/d,提供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4.膀胱功能锻炼指导:对术前不能自行排尿者,给予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采用每隔3~4小时开放1次的间隙排尿法,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和减少尿路感染机会。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而又未瘫痪的患者,术后注意观察括约肌恢复情况。待患者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患者自感有尿意时,继续夹管训练2天后拔除尿管。对于截瘫患者,术后2周拆线后可拔除尿管,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动作。当膀胱胀满时,患者有下腹部胀满感或出汗及其他不适,此时可行手法按摩,挤压排尿,或每隔2~3小时帮助患者按摩膀胱区,挤压排尿。

5.防止便秘指导: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应给予缓泻剂口服或定时按摩腹部,顺着结肠走行自右向左地在患者腹壁上环形按摩,可促进肠蠕动,帮助患者排便。

6.康复指导: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的伸屈、内收、外展锻炼,帮助患者按摩双下肢,协助患者做直腿抬高,以防神经根粘连。2~3周后开始做腰背肌、腹肌锻炼。对于截瘫患者,每日做截瘫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2~3次/日,30~60分/次。术后2日可带胸腰背支架下床活动,初下床者需有医护人员或家属在床边保护。截瘫患者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带胸腰背支架下床坐轮椅。

出院健康指导

1.绝对卧床2~3个月,根据医生对脊柱稳定性的判断,决定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长短及下床活动、劳动的时间。

2.应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

3.加强腰背肌功能的锻炼,3个月至半年内禁负重及剧烈活动。

4.定期复查,门诊随诊。

(杨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