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健康教育指导

三、脑梗死健康教育指导

(一)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因为突然瘫痪、失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早期表现为焦虑、情感脆弱、易伤感、易激惹;后期常出现抑郁、苦闷、悲观等,应积极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1)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情绪波动的原因,鼓励家人多探视,使其充分享受亲情,消除有害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2)耐心向患者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法及目的,鼓励患者振奋精神,持之以恒投身康复锻炼。

2.饮食指导

(1)告知其饮食应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

(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3)吞咽困难患者应于坐位或头高侧卧位(健侧在下方)喂食为宜,应缓慢喂人,不催促患者加快吞咽速度。起病20~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或进食时返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食,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4)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患者吞咽,偏瘫患者应向健侧送人食物,以流食或糊状物为宜。

3.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溶栓、抗凝、降压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合并症,告知出血倾向的早期表现,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意义。如发现鼻及齿龈出血或皮肤出血点等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以免发生颅内出血并发症。说明血压波动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血压过高会增加潜在出血危险性,血压过低会降低脑灌注而导致疾病恶化。因此,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不可随意调整输液滴数。

4.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瘫痪的一侧长期受压形成压疮,翻身时做一些主动或被动活动锻炼,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做到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急性期卧床休息,为防止脑血流减少;神志不清、躁动及颞叶梗死合并精神症状的患者,应加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

(3)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和翻身的技巧,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在训练时环境安静,使患者注意力集中。

(4)鼓励患者用健侧手进食,消除患者依赖心理,必要时协助进食。训练患者定时协助排便。

(5)恢复期尽量要求患者完成生活自理活动,指导患者简单而有效的交流技巧,循序渐进,以增进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

5.并发症观察指导:告知患者家属随着病情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情况、肢体运动障碍及失语程度等进一步加重,提示梗死灶扩大或合并颅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

6.康复指导

(1)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智能康复、言语康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康复的目的是减少病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康复锻炼应尽早进行,使已发生的残疾降至最低程度。

(2)应尽早告知卧床姿势,置瘫痪肢体于功能位,做被动运动及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患肢失用性萎缩或功能丧失。锻炼的方式应从床上被动或主动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床旁至床下活动,时间由短至长,次数由少到多,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渐练习摇头、抬头、坐立、两腿下垂、站立、走路等。对失语患者,根据不同失语方式进行训练,促进语言能力恢复。

(二)出院健康指导

1.平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克服不良嗜好。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忌烟、酒。

2.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根据病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教会家属掌握鼻饲护理,包括鼻饲的方法,喂食的种类、量、温度、时间及注入速度等,交代鼻饲注意事项。指导掌握处理排尿和排便障碍的方法。

4.说明抗凝药和控制血压药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服用方法、用量、注意事项,告知再发脑卒中时可能出现的前驱症状及家庭急救措施。

5.注意安全,老年人晨间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10分钟后缓慢起床,以防直立性低血压;体位变化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要防摔到,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6.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应树立长期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运动、智能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的恢复一年内最快,但长期坚持锻炼,数年后仍有恢复进展的可能。康复训练时应有家人陪护,不可操之过急,随意更改训练计划。定期回医院复查,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开展训练(康复宣教知识详细见康复患者健康教育)。

(张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