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健康教育指导
(一)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急性期患者生命垂危,家属心情焦急,应主动关心患者与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告知合理安排陪护与探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的重要性。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患者急性期后常因留有后遗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慢,而易产生烦躁、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护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鼓励患者增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在康复护理时首先要求患者达到心理康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只要坚持功能锻炼,许多症状体征可在1~3年内逐渐改善,以免因心理压力而影响脑功能的恢复。
2.饮食指导
(1)发病后禁食20~48小时,发病3日后,如不能进食者,鼻饲流食,以保证营养供应。
(2)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饭喂水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返呛时应暂停休息,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恢复期患者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多进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3.用药指导
(1)使用脱水剂如20%的甘露醇溶液静脉滴注时,速度应快,8分钟内滴完。因为此药有利尿作用,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排尿准备。输液肢体避免过度活动,以免针头脱落造成液体外漏,引起组织坏死。
(2)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加量,避免血压升高或骤降,加重病情变化。如发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以往症状加重等征象,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发病时不宜长途运送,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2)告知患者及家属应保持环境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引起患者情绪变化,加重病情。
(3)告知家属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应加床档并适当给予约束,防止受伤。
(4)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假牙,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和翻身技巧,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瘫痪的一侧长期受压而形成压疮,翻身时做一些主动或被动活动锻炼,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
(6)给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超过50°,包毛巾,防止烫伤。
(7)恢复期应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尽可能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和保管血压计。测血压应在安静状态中进行,如情绪激动或活动后应休息片刻再测量血压,并尽可能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健侧肢体)、定体位、定血压计。血压计每年应送计量单位校正。
5.并发症指导
(1)脑疝
①告知患者及家属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②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剧咳、打喷嚏、躁动、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再出血。
③上消化道出血:告知家属多数患者急性期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发现呕吐物呈咖啡色、排黑便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④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时,可涂眼药膏,并盖湿纱布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
6.排泄护理指导
(1)嘱留置尿管的患者要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受压及堵塞。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同时应注意训练膀胱功能,定时放尿,使之能养成自行排尿的习惯。
(2)告知患者大便时腹压增加,可使血压升高,甚至加重病情,如出现排便费力,及时通知护士,给予开塞露等以确保大便通畅。在床上排便的患者,应为其创造一个容易排便的环境,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7.康复指导:见“脑梗死”。
(二)出院健康指导
1.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
2.饮食清淡、多进食含水分、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3.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排便用力过度和憋气。
4.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用力或劳累。
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按时规律服药,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以防脑出血再发。
6.见“脑梗死患者出院健康指导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