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健康教育指导
住院健康指导
(一)疾病指导及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门脉高压患者因长期患有慢性肝病,情绪低落,一旦并发急性大出血时,常失去治疗信心。因此无论手术与否,均应重视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稳定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休息、活动指导。合理休息与适当活动,避免过于劳累。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指导。禁烟、酒,少喝咖啡和浓茶;避免进食粗糙、干硬、带骨、渣或鱼刺、油炸及辛辣食物,饮食不宜过热,口服药物需研磨后服用,以免损伤食管黏膜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少渣、无刺激性饮食,并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并发急性出血时,应禁食、禁水。有腹水者应控制水和钠盆的摄入量,给予低盐饮食。严重贫血及蛋白低者应适当输血和血浆,补充维生素和凝血因子,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以防术中和术后出血。
4.出血相关知识指导
(1)避免引起腹压升高的因素的指导:如剧烈咳嗽、打喷嚏、便秘、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腹内压升高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2)指导患者如出现恶心、心慌、上腹不适、眩晕或便血前后有头晕、目眩、无力、心悸以及突然有便意等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5.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教会患者积极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能够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
(二)术后宣教
1.体位、活动指导。
(1)术后尽量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肾血流灌注,若有下肢水肿,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注意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
(2)分流术者,为使血管吻合口保持通畅,1周内禁止下地,取平卧位或低坡半卧位(<15°),避免过多活动,翻身时动作要轻柔。1周后可逐步下床活动,活动量根据个体差异而定,活动时做好安全防护。
(3)脾切除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对预防膈下感染有重要意义。
2.饮食指导。
(1)指导患者从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保证热量供给。
(2)门腔分流术后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取量,每日不能大于30g,避免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3)限制液体和钠的摄入:每日钠摄入量限制在500~800mg内,少食含钠高的食物,如咸肉、酱菜、酱油、罐头和含钠味精等。
(4)忌食粗糙和过热食物;禁烟、酒。
3.引流管护理指导。膈下置引流管者应保持负压引流系统的通畅,注意和观察引流液的形状和量。
4.疾病知识指导。
(1)指导患者配合测量腹围及体重,告知患者测量腹围和体重的方法及目的:每天测腹围一次,每周测体重—次,标记腹围测量部位,每次在同一时间、同一体位和同一部位测量,以观察腹水的消长情况。
(2)遵医嘱使用利尿剂,指导患者及家属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保护肝脏:缺氧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因此术后应吸氧;禁用或少用吗啡、巴比妥类、盐酸氯丙嗪等有损肝脏的药物。
5.并发症观察指导。
(1)肝性脑病:手术及麻醉均可影响肝功能,尤其是分流术后,肝动力学改变,肠道所产生的氨等有害物质直接进入腔静脉。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出现行为改变、嗜睡、冷淡、瞻望、扑翼样震颤等症状可能出现肝性脑病,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吿知家属减少探视,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安全。
(2)门、脾静脉血栓:脾切除后,脾静脉内膜受损,血流变慢,血小板逐渐增加,易形成血栓,指导患者及家属如出现不规则或持续性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可能为门静脉血栓,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出院健康指导
1.饮食。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维持足够的能量摄入;肝功能损害较轻者,可酌情摄取优质蛋白饮食;肝功能严重受损及分流术后患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有腹水患者限制水和钠的摄入。少食多餐,养成规律进食习惯。进食无渣饮食,避免粗糙、干硬及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大出血。指导患者戒烟、戒酒。
2.活动。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保证充分休息。—旦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应卧床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
3.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提举重等,以免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4.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5.注意自身防护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牙龈出血,防止外伤。
6.按医嘱服用保肝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
7.定时复诊,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出血先兆、基本观察方法和主要急救措施。
(曹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