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教育指导

八、高血压健康教育指导

(一)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心理因素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告知患者应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向他人倾吐,将压力宣泄;适当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多听音乐,经常学习对自己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利于维护血压的稳定。

2.饮食指导: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少盐多钾、少荤多素。

(1)限制盐,对大多数甚至严重高血压患者,严格限制500mg/d以下的钠可降低血压。每日中等限制2000mg(4~5g的盐)以下的钠可控制轻微高血压,而低盐饮食与利尿剂合用可促进利尿剂的效果。

(2)指导患者摄入低热量或中等热量的均衡饮食,以控制体重,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豆类等。可适当多食鱼类蛋白,因其具有降压和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3)维持足够的钾、钙的摄入,钾与高血压之间呈明显的相关性。膳食中低钙与高血压有关,我国人群普遍摄入钙量不足,膳食中含钙高的食物主要有牛奶、豆类、芹菜、蘑菇、木耳、虾皮、紫菜等。

(4)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等。限制饮酒,每天最多不应超过50g白酒。

3.休息运动指导

(1)睡眠对保持血压的稳定非常重要,因此要创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必要时使用镇静剂。血压太高时应减少活动,最好绝对卧床休息以免血压继续升高。

(2)坚持体育锻炼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为取得运动训练良好的效果,要确定运动的方式、强度、时间和频率。应从轻度或中等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国内外的治疗经验都已肯定,体育运动是高血压病的有效辅助疗法。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地协助降低血压、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高血压病的运动疗法多采用步行、慢跑、骑车、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

(3)这里推荐一个治疗高血压病的运动处方。适用于于临界性高血压、Ⅰ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运动种类:快走与慢跑,速度为120步/分(约120米);运动强度:心率为120次/分;运动时间:每次30至60分钟;运动频率:每周3-6次,持续20周;锻炼方法;(1)隔日1次,每次60分钟,周计为180分钟;(2)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星期日休息),周计为180分钟;(3)隔日1次,每次30分钟或60分钟交替,周计为180分钟。

4.用药指导

(1)降压药物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以防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

(2)告知患者用药应因人而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嘱患者必须坚持长期用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服用双氢克尿噻时应注意低血钾的出现,表现为恶心、呕吐、肢体无力或麻痹、心律失常等。服药期间应多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豆类及豆制品、畜肉类、禽类、鸡蛋、鱼类、蔬菜、鲜果(香蕉、桃子、橘、柑等)、干果类、各类果汁。同时应禁饮酒和服用巴比妥类药物,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卡托普利有引起干咳、味觉异常、皮疹等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4)服用排钠利尿药时,应避免进食含钾高的食物。

(5)α型阻滞药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和晕厥,故服药后(尤其是在第一次服后)应卧床休息。

(6)服用β型阻滞药切不可突然停药,否则会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血压突然上升,应缓慢停药。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此药。

(7)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从坐位起立或从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牛意外。

(二)出院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激、紧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良好的睡眠。

2.避免寒冷的刺激,如不进食冷饮,不用冷水洗脸、洗手等。

3.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应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心绞痛发作时立刻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走路活动以不发生心前区疼痛为宜。

4.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可用开塞露、缓泻剂等,必要时可用温盐水低压灌肠,使大便易于排出。

5.血压的监测:通过测量血压,了解血压的情况,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测血压时应做到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

6.高血压病往往与肥胖、血脂、血糖异常并存,应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变化。长期高血压者可引起肾功能减退,应定期进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

7.嘱患者突发血压升高时,应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片或口服其他降压药物,稍觉缓解后即到医院就诊。如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及夜尿增多、少尿等,均应及时就诊。

8.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和放松疗法,如散步、气功、太极拳、听音乐等。

9.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10.嘱患者外出随身带药及卡片,注明高血压病及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紧急联络人。

(曹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