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健康教育指导

二、心律失常健康教育指导

(一)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增快和舒张期缩短及心室内传导加速,并可激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反之情绪重度忧虑,迷走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可影响冲动的传导,出现心动过缓或停搏。因而,应指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特殊检查及治疗的知识,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免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

2.饮食指导:针对患者原发病不同给予不同的饮食。(1)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患者,饮食无特殊要求,给予普通饮食即可。(2)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3)对于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不同饮食,低血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类、香蕉等,高钾时,应限制含钾食物。(4)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时,应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衰。(5)避免使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限制饮酒。(6)保证食物中钾、镁、钙的摄入,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7)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3.休息运动指导: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协助患者去枕卧位,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患者半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指导家属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时,应保护好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流人气管弓起窒息.并注意防止舌咬伤。

4.用药指导:(1)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防止过量或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2)为了维持药物有效的血药浓度,嘱患者必须按照医嘱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自行减量或撤换药物,如有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3)指导患者根据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类型,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①利多卡因可致头晕、嗜睡、视力模糊、抽搐和呼吸抑制,因此静脉注射累积不宜超过300 mg/2h。②苯妥英钠可引起皮疹、WBC减少,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WBC计数。③普罗帕酮易致恶心、口干、头痛等.故宜饭后服用。④奎尼丁可出现神经系统方面改变,同时可致血压下降、QRS增宽、QT延长,故用药期间须定期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若血压下降、心率慢或不规则应暂时停药。⑤洋地黄制剂,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160(次/分以上或60次/分以下,均需报告医生。⑥阿托品具有扩瞳作用,故青光眼患者禁用,副作用有尿潴留、视近物模糊、幻觉、口干、直立性低血压等,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⑦美西律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出现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眼花、震颤等,严重时可出现共济失调、感觉异常甚至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需注意观察,有异常及时就诊。⑧乙酰胺碘酮:口服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便秘、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二)出院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注意劳逸结合;睡前不宜喝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者,睡前不宜进行谈话,不宜晚睡。轻度心律失常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创造良好的安静休息环境。

2.指导患者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测量各种心律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

3.嘱患者饮食不宜过饱.保持排便通畅。

4.积极防治原发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应用某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排钾利尿剂等)后产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5.正确选择食谱。饱食、刺激性饮食、嗜烟酒等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应选低脂、易消化、清淡、富含营养、少量多餐饮食;合并心力衰竭及使用利尿剂时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多进含钾的食物,以减轻心脏负荷和防止低血钾症而诱发心律失常。

6.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者忌到有磁场、电场的场所.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应随身携带诊断卡和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药物。

7.定期复诊,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曹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