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护理工作模式,解决护理工作的方向问题
护理模式(nursing model)一词源自美国。我国通常所称的护理模式在国外移为护理方式(nursing patterns),它是指与护理管理发展相适应的护理方式。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的范畴不断拓宽,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近30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主要经历了:功能制护理(functional nursing care)、责任制护理(responsibility nursing care)和系统化整体护理(holistic nursing care)模式的发展变革。“责任制整体护理”成为我国现阶段主要的护理工作模式。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整合了责任制护理和系统化整体护理两个模式。该模式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由责任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参与所分管患者的医疗查房,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诊疗计划和护理要点,对患者施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整体护理服务。管理者通过改革管理模式及排班方式等,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从管理体制上保障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医院在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同时,结合现阶段我国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要创建合理机制促进医护之间的合作,使医生、护士均能围绕患者按照临床路径来共同完成各项诊疗与护理工作。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需要护理管理者和临床一线护士变革过去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方式,同时还需要医院管理者从政策环境和后勤保障等制度上给予支持,切实保障一线护士的人力配置,减轻护士承担的大量非护理性工作,从而保障护士能深入病房对患者进行专业化护理照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以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为基础的优质护理服务达到了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工作成效,该护理模式的建立解决了当前我国护理服务和学科发展的方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