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院健康指导

一、住院健康指导

(一)分娩前

1.产妇入院时面对一系列的检查和询问以及产房内陌生的人、事、物,常产生焦虑、紧张和急躁的情绪。应体贴关心、耐心照顾产妇,向产妇介绍产房环境以及待产可能遇到的情况,为产妇提供信息支持,使产妇解除思想顾虑,缓解恐惧心理。

2.告知产妇分娩前的征兆,如见红,不规律腹痛等。

3.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进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并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4.临产后鼓励产妇在室内做适量的活动,以促进进产程进展,对精神紧张、宫缩频繁的产妇,指导产妇做深呼吸动作。

5.督促产妇每2~4小时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及胎头下降。因胎头压迫引起排尿困难者,告知患者需行导尿。

(二)分娩后

1.指导产妇多饮水,并告知产后4小时内排尿的目的是避免充盈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

2.协助产妇母乳喂养并进行指导。参见母乳喂养健康指导。

3.产后1小时可指导产妇进食流食或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以后可根据情况进食普食。饮食应注意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少量多餐,多食汤类及蛋白质类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以利于乳汁分泌,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4.泌乳所需要的大量能量、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通过产妇的饮食摄入来保证,因此乳母需要的能量和营养成分较正常妇女高。产妇营养供给原则:每日增加热量2100 kJ,但总量不超过8370~9620 kJ;增加蛋白质20g,注意多食优质蛋白,如蛋、奶、鱼、瘦肉及豆制品,脂肪量略高于正常人,但过高会使乳汁中高脂肪而导致婴儿腹泻,保证脂肪提供的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25%;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mg;补充足够的钙、铁、硒、碘;饮食中含有足够的蔬菜、水果及谷类;乳母应限制辛辣、刺激食品及酒类。乳母不可随意用药,需经医生准许方可使用。

5.产后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一般产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子宫收缩,恶露排出,会阴伤口愈合,促进大、小便排泄,并可预防盆腔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周后可从事少量家务活动。避免下蹲或站立太久,预防子宫脱垂。充足的休息对保证乳汁分泌十分重要,产妇要学会与婴儿同步休息,生活应有规律。

6.产褥期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尤以睡眠和初醒时明显,称为产褥期汗,告知患者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产后l周左右自行好转。因此,产后衣着薄厚要适当,要勤用热水擦身或淋浴,但须注意保暖,每天梳头刷牙,勤换衣裤及床单,同时注意保持会阴伤口清洁。

7.产后产妇因卧床时间长、减少运动、肠蠕动减弱、腹肌松弛等因素易发生便秘,应告知产妇多饮水,多食蔬菜类及水果,尽早下床活动及做产后操,以防发生便秘,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因痔疮疼痛影响排便时,可用安钠素置肛门内起到止痛作用。肛门洗净后可涂20%鞣酸软膏,有收敛止痛作用。

8.对产妇能自理或会阴无伤口者,应教会其自我护理会阴部。会阴侧切的产妇应注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渗血、血肿、红肿、硬结及分泌物,嘱产妇健侧卧位,勤换会阴垫。通常会阴侧切伤口采用皮内缝合,为可吸收线,不用拆线,如侧切伤口需要拆线护士会告知患者,一般在3~5天拆线,若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并定时换药。伤口局部有硬结或分泌物,可于分娩后7~10天温水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