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只应是对美丽大自然的忠实摹写

一、舞蹈只应是对美丽大自然的忠实摹写

诺维尔所面临的芭蕾现状,有两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一是芭蕾艺术对矫揉造作的舞步的追求与时代的启蒙思潮和“回归自然”的呼声形成尖锐的对立;二是芭蕾艺术自身编排上“几何形式”的完美与其对人生激情和人生场景表现的乏力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诺维尔首先以时代启蒙者的姿态,强调“舞蹈只应是对美丽大自然的忠实摹写”。

诺维尔指出:“舞蹈只是、或者说只应是对美丽大自然的忠实摹写。”(第1页)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即“舞蹈”“美丽大自然”和“忠实摹写”。事实上,这里所谈的“舞蹈”不是当时实际的舞蹈而是诺维尔认为“理应”的舞蹈,两种舞蹈观的分水岭就在于是否“忠实摹写”那“美丽大自然”。对当时舞蹈的实际,诺维尔批评说:“我认为,这门艺术始终停留在儿童时代……这与其归咎于艺术,不如归咎于艺术家:他难道不知道舞蹈是一种模仿艺术?……大多数编导宁肯放弃感情的朴素之美,而去刻板抄袭观众百多年来早已看腻了的那些舞台形象。”(第3页)注意,在这里诺维尔区分了“抄袭”与“模仿”——“抄袭”指的是对既有的舞蹈形式的照搬,而“模仿”则意味着将“美丽大自然”转化为新的舞蹈形式。这就使我们理解了“忠实摹写”的含义是在“回归大自然”中使舞蹈形式更新。

既然确立了舞蹈“忠实摹写”的创作原则,“如何摹写自然”和“摹写怎样的自然”就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诺维尔认为:“芭蕾舞大师们似乎应该去观摩伟大画家的画作。这样的研究,可以使他们接近自然;这样,他们就可以尽可能避免经常把造型弄得两边对称——就是说,避免重复同一事物……”(第3页)由此可以看出,诺维尔把“观摩画作”作为“摹写自然”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摹写的“自然”不应是“两边对称”的。这实际上暗示着,芭蕾既有的形式大多是“两边对称”的;同时也意味着,诺维尔认为“画作”比“芭蕾”对自然的摹写更为成功。

正是在后一意义上,诺维尔认为:“一岀舞剧应是一幅图画。舞台就是画布,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就是颜色,他们的面部表情就是——恕我这样表述——画笔。舞台场景的整体和炽烈气氛,音乐的选择,还有布景和服装,就是给图画着色,而芭蕾舞大师则是画家。”(第1页)诺维尔还说:“芭蕾舞剧是组合佳妙的绘画的映象……您也许会说,对画家来说,只要画笔一挥,只需一个瞬间就能够表现出画中主题的特征,而舞剧却是连续不断的动作,必须表现千变万化的前后连续的情景。是的,我完全同意。为了使我们的比喻更为有理,我要把情节芭蕾舞比做鲁本斯所画的卢森堡宫画廊:每一幅画都展现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又自然而然地导向另一个场景。”(第19页)

那么,为什么要反对“对称”呢?诺维尔认为:“对称是人工雕琢的女儿,她将永远被逐出情节舞蹈……艺术之功就在于善于掩饰人工。我丝毫不是鼓吹杂乱无章、一团混乱;相反,我要求乱中有序。我主张组合群舞要匠心独运,情景要强烈而永远合乎自然,创作方法要使人看不出创作者的苦心经营……”(第6页)他还指出:“左右对称的造型,据我看,只有一种情况才可能容忍,那就是出现在一种群舞中——这种群舞无需在表现上有什么特色,也不必表达什么内容,而仅仅是为了让主要演员有时间喘息一下。对称的造型也可以出现在狂欢结束的群众场面中,还可以放进四人舞、六人舞等表演性舞段中;尽管在我看来,这类舞段中要是牺牲表现力和感情、一味追求身体矫健和腿部灵活也是荒唐的。但是,在情节场面中,对称必须让位于自然。”(第4页)这两段话十分鲜明地指岀了,“对称”有碍于芭蕾“情节”的表现。这也说明诺维尔要求的“摹写自然”,实际上是为了使“情节”在芭蕾中获得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