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花》创造了充满音乐诗意的造型形象

三、《宝石花》创造了充满音乐诗意的造型形象

作为较充分体现出当代舞剧艺术特征的舞剧,《宝石花》的现实主义精神不是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描写,而是在于揭示人的关系的真实,在于对音乐和舞蹈艺术本身表现力的关注。如舒米洛娃所说:“舞剧编导创造了受音乐激发和充满音乐诗意的造型形象。对他来说,重要的是要深刻追踪主人公精神生活的发展,并通过它们提高到高度概括的高度,揭示出作品的哲理思想。”这是因为,“现代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力求传达出人的内心生活、他的情感和理性世界的复杂性。现在的剧院和观众,最感兴趣的不是主人公的外部行动,而是他的思想活动。舞剧也在成为积极探索生活、探索人的富有思考力的、充满悬念的艺术,从而促进它寻求自己新的形象性。”(《舞蹈论丛》1984年第4期第105页)

对于《宝石花》的女主角卡杰琳娜,舒米洛娃具体描述到:“刻画卡杰琳娜形象的音乐主题范围,是由许多旋律织成的:一会儿是俄罗斯风格富于沉思和如歌般的,充满了爱情的温暖和柔情;一会儿又犹如瀑布倾泻铮铮作响,刚毅、激昂、情感盈注。而在卡杰琳娜的造型中,以动作轻盈的流畅感与音乐相呼应,许多开阔、平稳的arabesque,线条优雅清晰,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壁画,或者像俄罗斯民间卡德里尔舞传来愉快轻松的跺脚声。”对男主角达尼拉的表现也是如此:“在音乐中,优美的、充满神话气息的小提琴旋律,体现了理想,深刻的内心焦虑,紧张、忧伤的沉思,一时的绝望,以及最重要的、真挚乐观的主题。而在造型中,达尼拉和谐、优美的舞蹈通过双臂急速向上挥起的开阔的飞跃,充满沉思的arabesque,沿着大圆圈急速旋转,犹如冲破长空的利剑……”(《舞蹈论丛》1984年第4期第106页)

与“音乐舞蹈的戏剧结构”相呼应的,是舞蹈语言的演变。舒米洛娃回顾了舞蹈语言演变的传统,谈到洛普霍夫、戈列依佐夫斯基、扎哈洛夫、雅克勃松、巴兰钦直至格里戈罗维奇的贡献:洛普霍夫坚持把古典芭蕾的学院风格与舞台形式区别开来,以民族民间性格舞的动机来丰富舞台舞蹈,同时还力求使哑剧服从于舞蹈动作的规律;戈列依佐夫斯基则在舞蹈造型结构上的流畅感、民族舞蹈细腻的风格化以及运用体育特技方面卓有成就;扎哈罗夫的成就主要是通过富有戏剧性的插曲和完整场面,构成了富有情节性的、舞蹈化了哑剧手段,促进了舞蹈与哑剧的融合;雅克勃松则在他运用独特的“舞蹈宣叙调”中,把古代的雕塑造型及其对完美的裸体的崇拜来丰富舞蹈造型;巴兰钦充分掌握了古典芭蕾的动作素材,在创造古典芭蕾出人意料的结构和绝对和谐的组合方面,成就显赫。关于格里戈罗维奇,舒米洛娃指出:“格里戈罗维奇在他第一个大型作品《宝石花》中,不再把舞蹈艺术分成舞蹈和哑剧。他一方面确信舞蹈对哑剧的优越性,同时他又运用面部表情和手势的特点,用它们来丰富舞蹈……格里戈罗维奇的舞蹈倾向于情节性,倾向于主人公个性特点的具体化。因此,其舞剧中的舞蹈语言,使多种多样性格的表现手段达到了统一。”(《舞蹈论丛》1985年第1期第99—101页)

作为结论,舒米洛娃指出:“(一)舞剧大师要求的不单是在自己的舞台上表现某些现实生活现象,而且要说出自己对它们的客观态度。(二)对现代现实主义创作来说,要求最大限度地显示本门艺术之特质的共同倾向,舞剧艺术的特质首先表现在必须确立‘舞蹈戏剧结构’的特点。(三)在现代舞剧中,特别表现出要高度关注音乐形象的内容,把‘舞蹈交响化’理解为现实主义音乐戏剧结构的最高形式,用多层次的交响化思维的原则来丰富舞剧的舞蹈戏剧结构。(四)创造现代题材的舞剧和现实主人公的形象,这无疑是舞剧最重要和最困难的任务。负有反映运动中的生活使命的现实主义艺术,应该为反映生活中的新事物而不断探索新的道路和新的手段。”(《舞蹈论丛》1985年第1期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