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交响性有决定意义的特征……

二、舞蹈交响性有决定意义的特征……

正是因为确认“舞剧的戏剧结构是‘音乐-舞蹈’的戏剧结构”,确认“舞剧是用音乐写成而又体现为舞蹈的戏剧”,舞剧创作才不能不研究音乐主题素材的变化,不能不研究交响乐的构成方式并实现“舞蹈交响性”的问题。万斯洛夫在这方面的理论力作是《舞蹈交响化理论及其运用》。这篇论著从格里戈罗维奇创作的舞剧《宝石花》入手,认为“《宝石花》的戏剧行动是舞蹈的行动,而这里的舞蹈则仿佛是将体现一定形象和结构构思的音乐交响发展转移到了视觉的层次”。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表述。“音乐交响发展转移到视觉层次”,无非是指“视觉交响”或“舞蹈交响”。这种舞剧的出现,“对片面地话剧化了的戏剧芭蕾的一些缺点有所克服。这类舞剧中作为舞蹈部分的基础不是台本而是音乐;在舞剧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哑剧而是舞蹈。并且,舞剧对部分的、个别事件的描写让位于心情状态和思想的概括性表现,这一表现有时获得了象征的意义”。对此,万斯洛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看来在这条道路上可以用内容深刻、有充分艺术价值的古典音乐来丰富舞蹈艺术,给舞蹈自发势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恢复丰富的古典舞蹈的形式语言,塑造出体现我们时代精神的形象。”(《舞蹈论丛》1986年第4期第85页)

作为一种深入的理论分析,万斯洛夫也是从人们对舞蹈和音乐这两门艺术之共同本性的常识来入手的。他说:“音乐与舞蹈都是时间性艺术,都建立在节奏基础之上,都有虚拟性的、就其基础来说是表情而不是造型的语言。二者的艺术形象都非常富有情感。正如音乐依赖于言语音调的表现力但不描绘言语一样,舞蹈同样也依赖于人体动作的表现力但并不描绘具体的动作。这一点正是两门艺术区别于话剧演员的创作中对具体生活动作和语调的造型。它们中间的每一种都可能有造型的因素存在,但这不具有主要的而只具有从属的、局部的意义。”(《舞蹈论丛》1986年第4期第86页)万斯洛夫没有停留在这一“常识”的层面上,因为“音乐和舞蹈在纯抒情的基础上的合成,可能实现在舞蹈小品中。但在舞剧、哪怕是独幕舞剧中都是不可能的”。为此他认为,要深入认识舞蹈的“交响性”必须区别三种形象:一是柴科夫斯基和格拉祖诺夫舞剧音乐的交响化现象;二是舞剧中的交响舞蹈现象;三是用独立的交响乐作品编创舞剧的现象。

万斯洛夫指出:“柴科夫斯基和格拉祖诺夫舞剧音乐的交响化,是一个具有深刻进步意义的现象,它非同寻常地丰富了整个舞蹈艺术。其实质在于将拥有重大思想、复杂语言和力度很大的发展形式的音乐创作成就运用到舞剧中来。这不但不损害舞剧的舞蹈性及专业特征,反而使舞蹈与音乐的联系变得更加深刻。舞蹈艺术由此获得了促进自己发展的刺激源。”(《舞蹈论丛》1986年第4期第86页)万斯洛夫认为“舞剧音乐的交响化和舞蹈艺术中交响舞蹈的发展,是两个相互联系着而又互不相同的过程”。他注意到,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舞蹈交响性”概念的洛普霍夫认为“舞蹈交响性有决定意义的特征是‘舞蹈主题展开原则’”。但万斯洛夫认为这个概念略嫌宽泛,他强调说:“正如音乐交响主义一样,交响舞蹈首先是建立在对感情的诗意概括性表现和来源于生活、包含有一定思想的心情体验的独特戏剧结构基础之上的。正如音乐的交响发展一样,它建立在形象的对比、造型动机的主题性展开、高涨和下落的力度‘波浪线’、各种不同的舞蹈线索和表情手段‘复调性’组合的基础上的。正如在交响音乐中一样,运用交响舞蹈的手段可以达到对生活最为深刻的思想和形象的反映。”(《舞蹈论丛》1986年第4期第86页)

“舞蹈交响性”或“交响舞蹈”,与舞剧音乐的交响化是不同的概念。“交响舞蹈”不是交响音乐的舞蹈化。如果只注意“交响舞蹈”表面的动作非造型性特征,只注意其与音乐发展节奏和结构形式上的吻合,那是远远不够的。“交响舞蹈”还要关注内在基础的丰富性和充满诗意的戏剧结构。万斯洛夫指出:“在综合艺术形象的创造中,舞蹈不是音乐的奴隶而是它的盟友。它与音乐相互联系着,但又有相对的自治权。如果它失掉了自己本身的面貌而变成音乐的视觉‘译文’,那它就不再是舞蹈了。不知道哪一种更坏:用跳舞图示日常生活事件呢,还是用舞蹈图示纯音乐?这二者对于舞剧来说都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因为舞剧中的舞蹈不是插图而是艺术内容的主要承担者。”在万斯洛夫看来,“舞剧不仅是舞蹈艺术的一个品种,而且还是戏剧的一种体裁。在最简单的舞蹈中,音乐和演出场面就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舞蹈的最高形式——舞剧中,表演场面更具有了戏剧结构的基础。离开了戏剧结构,舞剧中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是根本不可能的。舞剧就不再是戏剧体裁而变成了一个由没有含义的舞蹈节目编成的花环。舞剧交响乐本来指望把音乐艺术的最高形式引进舞剧中来,却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将舞蹈艺术抛回它还没有获得‘戏剧结构’之价值的阶段。”(《舞蹈论丛》1986年第4期第90页)

站在“舞剧”的本位上来思考,万斯洛夫认为:“舞剧既不能按照话剧剧本的规律,也不能按照交响乐的规律进行编排结构,它有着自己的、与‘音乐-戏剧’的舞蹈表现紧密相关的规律。它要求舞蹈形象内容丰富、音乐戏剧结构充实,而舞蹈则在自己的专业形式中将音乐和戏剧熔铸于一炉。”这无疑关涉到舞剧艺术的表现对象及其表现特征,万斯洛夫于是进一步阐述到:“舞剧的直接范围正是情感世界,是一切表情动作的本性和‘舞蹈戏剧’结构的构成规律都扎根其中的情感世界。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通过在情感世界中的折射,舞剧在原则上能够表达极其多种多样的生活内容。虽然这一切远不是都能编成舞蹈,但在舞蹈中可以表达在尽管不是无限、但也是非常广泛的现实生活现象圈子的影响上产生的种种情感,从而表达出产生这些情感的现象。如同其他任何一种艺术一样,舞剧在原则上可以反映整个世界,因而也可以反映世界的任何有社会价值的和可以作用于我们感官的现象。但是,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个说法才是正确的——那就是找到了一个专门的、使得采用舞蹈手段塑造整个世界以及这些现象和事件变为可能的角度。”(《舞蹈论丛》1986年第4期第91页)

有过如上的思考,万斯洛夫对“舞剧”之本体加以表述。他说:“首先,舞剧是通过直接铭刻在形象上舞蹈造型语言中的情感来表达思想的。感情和思想是相互联系着的,常常还是彼此互生的。因此,舞剧表达着变形为情感的思想以及为思想充实了的感情。被理性认识了的情感是表达涂上了情绪色彩的思想的基础。其次,舞剧是通过包含在舞蹈行为之中的戏剧结构以及它的生活情势和冲突来表达思想的。如果说这个行动所揭示的不是外在的进程而是事件实质的话,那么它以此传达了它们的含义,它本身包含了一定的哲理。舞蹈行动的情势、冲突和事件被理性所认识,这同样也是舞剧中传达思想的一个基础。”(《舞蹈论丛》1986年第4期第92页)应当说,万斯洛夫的理论表述是深入也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