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无界”的真谛在于舞蹈人的独立思考

六、“舞动无界”的真谛在于舞蹈人的独立思考

其实,王玫作为一个追求现代之“思”而非现代之“舞”的真正“现代舞者”,她想摆脱的“苟活”心态无非就是“随心而舞”,后来北京舞蹈学院发起组织的“舞动无界”活动就是为着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王玫作为这方面成就卓著且声名显赫的中国现代舞者,被应邀在“舞动无界”中“随心起舞”……只是她在“随心而舞”后发文声称《舞动依然有界》。王玫说:“印象中,‘舞动无界’是这两年‘闹腾’得最厉害的一次活动。除了运作得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在‘敌人’心脏内部实施了爆破。‘敌人’就是体制内的主流舞蹈,爆破的炸弹就是体制外的现代舞蹈。但实施爆破者的情况却复杂,并不是体制外的现代舞人,而是体制内的主流舞人;只是此主流舞人曾经接受过现代舞的影响,所以促成了‘潜伏’的事实和效果……然而,这次活动有一个重大意义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察觉,这就是现代舞多年以来终于得到官方的承认。现代舞尽管早在中国存在,但是,只要‘现代’,官方则能回避尽量回避。主要原因还是把现代舞视作外国的舞、资产阶级的舞,从根本上就没有意识到现代舞代表着人类的一种前进方向。这次的‘舞动无界’尽管为民间活动,但从最后的演出规格可以判断其被官方承认的态势……”(《舞蹈》2010年第2期第31—32页)写作此文时的王玫刚创作完舞剧《洛神赋》不久,看到她在文中不断地说“现代舞人”“主流舞人”(并且还带上“官方”),你总感到剧中曹植、曹丕的某种“喻指”。但显然,王玫并不承认“舞动无界”这个“官方承认”的平台解决了现代舞人的“苟活”。如她所说:“(官方承认的态势)这个局面实在来之不易,是现代舞人多年苦斗的结果。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刻,却基本摒弃了长期苦斗的现代舞人,而选择了平日里实惠已经多到淤积的主流舞人参加。一片热闹之中,让与现代舞沾边儿的咱如何能够不惆怅?但是现代舞人怎么着?躲一边凉快去是必须的;在一边凉快的同时,还需要抓着头发从三个方面自我提升……”(引文出处同上)

这就是王玫!而她所说的“抓着头发……自我提升”就体现出她的“舞蹈创作思想”。关于王玫在文中所言“自我提升”的“三个方面”,我以为“第三个方面”才是她想言说的核心。王玫写道:“现代舞在中国最好的时候是1980年前后。那时候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家都搞现代舞,一批优秀的作品如《再见吧!妈妈》等纷纷产生于主流舞人。那时的现代舞并不是现代舞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思想进步、艺术进取的标杆。但是,自1988年现代舞在‘文革’后再次进入中国,由于有了专业的现代舞人,加之现代舞人的身份变得太快,只是‘摇身一变’,而致大多现代舞人形‘现代’之舞,却不‘现代’,没有足够大的胸怀以融合文化、包容他人,反而因为自视过高、排斥异己,并最终在主流舞蹈划分出一个‘当代舞’的情况下被逼上绝路——被主流舞蹈彻底隔绝了。这次‘舞动无界’的情况像极了 1980年前后——一群体制内的主流舞人扛起了现代舞的大旗。笔者多年前曾经倡议‘打倒’现代舞,其‘打倒’有两层含义:其一,当现代舞所倡导的独立精神垂范人人的时候,也就是现代舞因‘与人平等’而自然消亡的时候;其二,当现代舞成为一种舞的形式而并无独立精神的时候,也就是现代舞必须被消亡的时候。目前的情况两者都有。一方面,今天的‘舞动无界’正是独立精神垂范人人的极好范例,这正是现代舞人以贡献和牺牲换来的自我‘打倒’;另一方面,现代舞人在多年的努力中也存在问题。早期外国的现代舞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被引入,其含义由优秀的作品以及编创者对历史的贡献而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但是今天国内的现代舞却不同,它在本土已经发展多年,且发展为一个舞种;其含义,以一个舞种鱼龙混杂的全貌,早就由精神象征异化为舞种界定了。但是,一种独立精神而不是一个舞种,才是现代舞被推崇的原因……中国的舞蹈终于出现了自身的演进:现代们不‘现代’了,主流之中却出现了‘后现代’。现代之后的标志就是文化融合……‘舞动无界’无疑是先锋的,其‘先锋性’就在于促进了国内舞蹈的交流和融合。‘先锋’一词并不吓人,它朴素而平实:凡事总比别人多思,所以自然总与别人不同。‘先锋’在实践中的真相,就是由最先的行动而不是幻想、由最近的可比对象而不是漫无边际实践而出。”(《舞蹈》2010年第2期第32—33页)实际上,王玫心里很清楚,现代舞作为“舞种”的“自我打倒”,意味着它回到一种真正独立思考的思考方法;同时,现代舞在作为“舞种”意义上的消解之时,所谓“主流舞蹈”也不能以“舞种”之名而存在(比如“当代舞”)……那才是真正的“舞动无界”且“随心而舞”——让舞蹈人为自己的独立思考“随心而舞”,这是王玫舞蹈创作思想的一个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