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动作”寻找与发展两个方面的任务——赵得贤的舞蹈创作思想

五、“主题动作”寻找与发展两个方面的任务
——赵得贤的舞蹈创作思想

赵得贤的舞蹈创作思想,发表在《空间·时间·主题动作——试论舞蹈创作的基础与形式》(《舞蹈》1983年第3期)一文中,该文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动机寻找舞蹈主题动作,二是把握时间性的舞蹈基础形式。

(一)根据动机寻找舞蹈主题动作

赵得贤指出:“舞蹈编导在创作中最初阶段的步骤往往是这样:经过确定主题,寻找对象进行观察、体验,进行创造性的观察,构思出主题动作。舞蹈创作中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根据动机寻找出主题动作。创作者经常花费很大精力苦苦思索的就是这个如何寻找的问题。创作成功与否,关键首先在于是否正确地寻找出主题动作,其次才是如何把那个主题动作发展下去。因此,应当认真研究如何寻找出合理的主题动作。创作者只有以作品中某一个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角色的身体形状和心理状态,并根据作品的主题真实地用自己的心身去体验后,才能找出比较准确的、合理的表现动作。这里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对被塑造人物内心世界的认识,即从思想上把握住角色的人物性格和事件中的情感变化;二是用自己身体把握住被塑造人物的内在性格,尽量做到对立面的统一。一般说来,人们的感觉和行为都要经过内在的和外在的互相统一。艺术家应该有自由自在把握这种统一的技能,应当能发挥这种技能。这就是说,应当掌握利用外部身体的技能感觉来刺激身体内在感情的技能。通过以上方法找出主题动作后,创作者还要进行主題动作的节奏化工作,使观众一看主题动作就会知道代表作品主题思想的动作单位意味着什么。舞蹈有很多时间性的区分和小节,安排好前后关系就是时间构成。舞蹈的时间构成指的是人们能够看到的时间联系状态,如果这个‘时间’联系得不好,那么,那些运动现象只不过是罗列和拼凑,绝不会表现主题。这里除了前后关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决定时间区分和小节的长短距离。”(《舞蹈》1983年第3期第59页)

(二)把握时间性的舞蹈基础形式

赵得贤认为:“在一般艺术中,被作者组织起来的素材构成艺术的形式。在舞蹈中,则由具有一定秩序的动作单独排列起来,形成舞蹈形式。要使作品符合逻辑性地展开下去,必须有贯穿整个作品的统一性和综合性。而又只有具备统一性和一贯性的作品,才能按逻辑性展开,清楚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主题内容。舞蹈编导必须具备这种综合性的组织能力。如果我们把并不具有一贯性的动作盲目地加以联结起来,那当然不能向观众传达一种确定的意思。罗列一大堆不三不四的动作,绝不能表达任何意义。只有用一定的方式连接一贯性的动作单位,才有可能表达某种内容。只有把符合表现内容的主题动作按一定的秩序联结起来,并具有一定技巧的时候,动作因素才能具备一种形式。任何作品都要按适合表达内容的形式和计划展开。为了实现这一点,编导者必须精通一系列形式,在利用这些形式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新形式。下面举几个常用的舞蹈时间形式:

1.三部(A—B—A′)形式。这种形式的作品,由开头导入部的主题动作A和与此相对比的主题动作B以及头一次主题动作A的反复这三个部分构成。这是最常见的和较有成效的形式之一。主题动作A即代表作品主题的动作,有统一作品内容的作用。具有新的发展性质的主题动作B是为了和A动作产生对比性质被导入的,也是为了表现作品主题的动作。为了加强给人的印象,A动作在重复的时候,或者同原先动作一样,或者在不失掉最初形式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有一些变化。通常重复A动作(或A部分)时,反复使用A的发展形态A′动作或A″动作,缩短它们之间的时间。编导者除了利用这种连接部分外,还要采取A动作与B动作两部分的共同因素,在相互关联的联系中延续下去。乍一看,虽然A和B两部分相比较,好像一点联系都没有,简直是表现各自不同内容的动作。但是最终说来,B部分还是A部分的发展形态。编导应该使A部分和B部分之间的联系变得圆浑,符合逻辑要求,并把各个段落部分的不同性质明确起来,使得三部形式的作品具有平衡与统一性。

2.回旋曲(Rondo)形式。回旋曲形式由三个以上的动作部分构成,并有贯穿整个作品的一贯主题。在这种形式里,作品最初的主题动作或主要的主题动作(A),在别的动作部分(B、C、D……)导入后使A有间隔地反复,新的动作(B、C、D……)也规律性地间隔插入,主要主题动作A至少反复出现三次。A在反复过程中可以有细微的变化,由此加深作品的印象,增加兴趣。新的部分(B、C、D……)之中插入基本的主题动作A,这是典型回旋曲形式,主题A可以反复使用,只是以不令观众厌烦、增加兴趣为前提。A以外的部分动作,最好使用满足观众愿望的、有个性的动作。也有把A部分动作各由一组演员的全体动作来进行,B、C、D部分动作各由一个人的独舞来进行的时候,A部分动作的反复秩序井然,与插入的部分动作一起形成平衡。回旋曲式形式同三部形式一样,必须保持部分动作之间的宝贵联系,保持延续性,也必须保持各部分虽受主题动作制约但仍具有新鲜特征而发展、变化。当A变成A′,进行A的反复时候,其方向、位置可以有细微变化,如图所示:

figure_0365_0001

A动作……一个节奏单位,或包括它的一系列动作。B动作……不同于A的动作。A′动作……跟A相同的动作,空间方向、位置等与A不同。C动作……不同于A、B的动作。A′动作……当A动作终止时,完成A′动作。

3.卡农(Canon)形式。这原先是音乐中使用的形式之一。这一形式(如下图)一般在出现两个舞群以上的舞群中使用。在独舞中不能用这一形式。

第一舞群:

figure_0365_0002

第二舞群:

figure_0366_0003

在这种两个舞群的卡农形式中,当第一组做完A动作后开始做B动作时,第二组接着做第一组做过的A动作。然后,第一组按动作小节B、C发展下去,第二组接过第一组动作,但总是保持晚一节。这些都在同一舞台上同时发生。动作A与B变成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现象,给观众以特殊的兴趣和印象。以四个舞群的卡农形式来构成,其效果也不错。一个作品完全由回旋曲形式或卡农形式组成,这在过去是常见的事情;可是到了现代,这些形式都变成了一个作品的构成部分。”(《舞蹈》1983年第3期第58—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