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批评要通过价值的批评来体现批评的价值
通过实践对象的有效选择和深刻洞察来呈现实践主体的本质力量,应是舞蹈批评这一实践活动重要的价值追求。但在价值学视野中来审视舞蹈批评,还要求舞蹈批评对实践对象进行价值的批评,要求舞蹈批评通过对实践对象的价值批评来体现自身批评的价值。什么是舞蹈的价值批评?什么是舞蹈价值批评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什么是有价值的舞蹈价值批评?
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感谢当代“统一价值论”所揭示的价值与情感的高度对应性。这种“高度对应性”告诉我们,情感所反映的事物必定是价值,而价值的主观反映形式必定是情感。我们知道,艺术之区别于科学,就其对于受众的影响而言,主要是以情动人而非以理服人。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艺术的形象是情感的载体,形象的性格是情感的本体,性格的生长是情感的变体,生长的进程是情感的流体。也就是说,包括舞蹈批评在内的艺术批评,不可能不关涉艺术形象或形式中不可或缺的情感。
关于情感与价值的高度对应性,价值理论首先根据外部事物关系的不同变化方式,将情感分为个人情感、直接人际情感和相关人际情感。其中直接人际情感是本人因他人的直接作用而产生价值关系变化的情感表现,而相关人际情感则是本人因他人的价值关系变化而产生价值关系变化的情感表现。在这里,最值得分析的是个人情感,也即本人因客观事物(或人物)直接作用而产生价值关系变化的情感表现。它与直接人际情感的差别在于,个人情感表现的目标指向自己,而直接人际情感的目标指向他人。
那么,个人因价值关系变化而产生的情感表现是如何对应于价值关系变化的呢?以下的表格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

需要说明的是,舞蹈的价值批评固然要以价值和情感的高度对应性为立足点和着眼点,但有价值的舞蹈价值批评则要深刻洞察批评对象价值与情感对应的“有序化”程度,不仅要洞察因价值关系变化而对应的个人情感表现,而且要审度因之而发生的人际情感表现——举例来说,当个人正向价值增大时,指向自己的情感(个人情感)是惊喜和欢欣,而指向他人(促成个人价值关系变化者)的情感(直接人际情感)则是热爱;同理,在个人正向价值减小时,个人在痛惜和失望的同时,对促成这一价值关系变化者的情感是仇恨……
实际上,我们既往的舞蹈批评较多关注的是动态语言对情感内涵的有机组织和有效呈现。这也是对批评对象“有序化”的关注,但主要是对“结构有序”而非“功能有序”的关注。事实上,对批评对象“结构有序”的价值评估,并不能以其自身为目的。在价值学视野中,任何主体的本质力量都实现于“功能有序”。固然,舞蹈批评主体无论评价对象的“结构有序”还是“功能有序”,都不失之为呈现主体“功能有序”的途径。但通过对对象“功能有序”的评价,会使主体“功能有序”的呈现更深邃也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