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的动源、动核及其反胴
谈吴晓邦的舞蹈创作思想,要从他对人体运动科学原理的探寻——“舞蹈自然法则”入手。吴晓邦认为:舞蹈自然法则,是指建立在人体运动科学方法基础上的舞蹈基本技术训练。技术训练要符合科学方法,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人体运动科学上的“系统性”,一是结合舞蹈艺术专业方面的特殊性。所谓“系统性”,就是指训练方法、步骤应符合人体的生理构造和动作上的自然法则。人为什么要动作?当然是产生于人的一种内心欲望或发自某种感情冲动;当人产生了动作的动机之后,动作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是先由肩胸这一部位开始,然后伸展到腰并发展到腿,这是生理构造上的动作规律。
的确,“舞蹈自然法则”本身不是用来表演的。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使舞蹈家了解人体运动的原理;在于使其能分析人体运动的现象,这包括分析传统舞蹈中的人体运动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体运动现象。就“舞蹈自然法则”自身而言,它首先关注的是人体运动的动源、动核及其反胴。人体运动动源的探寻,不外乎心理的因素和生理的因素,“自然法则”的着眼点,主要在生理方面。因此,吴晓邦认为,种种人体运动有其共同的根源,这就是脊椎关节的弛缓与硬直。当然,把脊椎关节的弛缓与硬直视为人体运动生理方面的“动源”,并不是指“自在”生理。吴晓邦对此的完整表述是:人对于外界所给予他的感觉,通过大脑神经传达到心脏,然后在呼吸影响中使脊椎关节随着一硬一弛而影响其它关节上的动作。由于对外界的感觉不同而有不同呼吸所制约的弛缓与硬直,从而反应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和姿态。可以看出,吴晓邦对于“动源”的认识,是基于“反映论”的认识,是一种心理活动引发的生理活动。并且,作为这种活动的结果,在有形的生理活动——脊椎运动之后,更有无形的生理活动——呼吸在发生作用。
人体运动发生后,必然占据一定的时值。占据一定时值的一个完整运动,通常有一个“动核”,吴晓邦称之为“主动”。在吴晓邦看来,“主动”是人体运动的核心部位,也是人体运动的显要动态。在“主动”发生之前有“预动”,“预动”之于“主动”而言,常见的是“倒行逆施”,即欲左先右、逢冲必靠;而在“主动”出现之后又有“随动”,“随动”亦可视为“主动”之惯性使然。吴晓邦强调“预动”“随动”对于主动的不可或缺,因为只有这样,动作才会协调流畅、丰满圆润,而这是“自然法则”的应有之义。除“动源”“动核”而外,吴晓邦还强调了人体运动的“反胴”问题。“胴”即躯干。所谓“反胴运动”,是指胴体在脊椎的调节中取相对或相反的运动(如抛掷物体,右臂甩出时必定左脚前踏),这是一项重要的人体自然平衡方法。如果说,预动、主动和随动是人体运动历时性的自然法则,那“反胴”则是人体运动共时性的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