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现实生活促进了舞剧的创造性探索
万斯洛夫论“舞蹈交响性”,并非对舞剧表现手法的单一关注,而是要关注舞剧表现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蕴含的思想的深刻性。这当然就不能不关注舞剧与当代生活、舞剧与现代题材的问题。在《舞剧与当代》一文中,万斯洛夫指出:“在舞剧艺术中体现当代,其复杂性和多方面性是很明显的。舞剧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个综合体和整个舞剧,作为一个整体,它本身体现着时代。时代的生活既表现在内容里,也通过形式和舞蹈语言表现出来。”但是,万斯洛夫注意到:“浪漫主义在芭蕾史上构成了巨大的、可以说是最有成效的时代,它完善了古典芭蕾并且丰富了它,使之找到了‘舞蹈戏剧’结构必须的和另外的形式。于是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舞剧通常是忌讳现代题材的……但要是说舞剧总是通过神话、童话、传奇、历史和另一些诗的寓意的形式来揭示现代内容,那么早先的舞剧就其思想和丰富的表现手段来说,也可以说是‘现代’的。因此,是否可以说,舞剧里最重要的东西正是现代题材呢?”万斯洛夫回答自己的设问是肯定的。他说:“舞剧的现代题材的确很重要。它对观众来说是必需的——因为观众是想在艺术中看到他们自己,想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生活的种种问题。对舞剧创作人员来说,现代题材也是必需的——不论是剧本作者、作曲家还是编导都必需它。因为现代题材使他们更加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手段,把现实的具有特征的东西变成舞剧形象,也就是成为他们创作的促进因素。表演现代题材的作品对演员来说也是必需的——因为现代形象在演员的创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其在表演中重新阐释古典作品的形象产生影响。”(《舞蹈论丛》1986年第3期第75—76页)
对于“现代题材”,万斯洛夫认为应当从相当广的方面来理解。“现代题材不是眼前的那一点点时间,而是把代表我们现实本质的深刻现象与过程全面地加以艺术的表现。”为此,万斯洛夫撰写了《苏联舞剧的现代题材》一文,全面地反省了舞剧创作的历史。该文开门见山地指出:“芭蕾舞剧在其长达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或者几乎没有直接体现过现代题材……舞剧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是在神话性质的剧场舞台演出领域内发展的。当舞剧独立于戏剧和歌剧之外时,这个传统被保留下来了——神话的、童话的、传奇的、有时还有历史(也成为传奇)的形象,在舞剧作为独立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占优势地位。”在这一舞剧传统的背景中,苏联舞剧为了对现实题材加以表现而不断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万斯洛夫指出:“在创作新舞剧的探索过程中,直接反映革命现实的经验具有首要意义。这些经验就其本质来说是革新的。它们最早反映在舞蹈小品里,后来促进了革命题材舞剧的产生……第一次获得成就,在于编导努力把当代现实的体现和发展传统相结合。这个成就是对我们舞剧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花》……在这部舞剧中,古典舞蹈成为基本的表情手段,而民族舞蹈(俄罗斯舞、中国舞、性格舞和生活舞蹈)以及戏剧性的哑剧又充实和丰富了古典舞蹈。舞蹈中各种性格的心理描绘具有根本重要意义。”从1927年问世的《红花》开始,苏联舞剧创作的主流是“戏剧舞剧”,这一道路持续了三十年。如万斯洛夫所指出的:“具有阶段和转折意义的是《希望之岸》,这部由贝尔斯基编舞的舞剧于1959年上演。在此之前的1957年,出现了格里戈罗维奇编舞的《宝石花》——这部舞剧开创了苏联舞剧发展史上的新时期。它恢复了芭蕾戏剧结构特征的权利,使舞蹈的形象性和复调舞蹈的复杂形式得以新生。《希望之岸》在处理现代题材方面起着类似的作用……在这部舞剧中,舞蹈是作为人的自我表现和表示的自然形式来处理的,人当时是处在感情强烈、心情振奋的支配之下。舞剧的基础不是生活中的舞蹈而是舞蹈中的生活。因此,这部舞剧的特征是连续的舞蹈情节,其中没有哑剧和娱乐性舞蹈,所有的舞蹈都具有情节的意义。”(《舞蹈论丛》1983年第3期第89—91页)苏联舞剧的这些进步,无疑是追求现代题材表现中的进步,这一进步到格里戈罗维奇的《安加拉河》问世之时,进入了“现代题材”表现的成熟期。
万斯洛夫指出:“从五十年代后期起,格里戈罗维奇就成为苏联舞剧全部发展过程的当然领袖。正是他的舞剧扩大了苏联舞剧依靠的艺术遗产范围,正是他使交响性舞蹈发展的形成得到复兴。他丰富了舞蹈语汇,编出了舞剧特有的‘音乐-舞蹈’戏剧结构形式,得出了以情节舞蹈为基础的完整的艺术解决方法……舞剧《安加拉河》是他的第一部现代题材作品,他在过去的编导中所制定的艺术原则应用到现代题材上得到很好的解决……这部舞剧的中心是道德的探索及现代青年的个性形成问题;这部舞剧肯定了个人与集体的统一,肯定了对生活的严肃态度。它的戏剧结构把主人公生活中各阶段主要的东西加以对比,而且每一个阶段都在大型舞蹈场面中得到解决……《安加拉河》是苏联舞剧处理现代题材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部舞剧,正是因为它把以往积累起来的成就综合和丰富了;它开辟了进一步有效发展的新的道路和前景,决定了这一发展方向。”(《舞蹈论丛》1984年第1期第96页)由于面向现实生活,舞剧创作在不断解决创新任务的同时,扩大和丰富了自己的艺术手段;由于面向当代题材,舞剧努力与人民生活的步调一致,这成为编导创作的有力基础。编导不断地注意生活,寻找描绘它的特征的音乐和舞蹈的造型手段,造成美术、音乐与现代生活的舞蹈的联系。
作为一种历史经验,万斯洛夫指出:“不依靠传统是不能解决体现现代题材的任务的……苏联舞剧体现现代题材时解决的最重要的创作问题之一就是艺术语言问题,是我们同时代人形象的舞蹈造型问题。在最初阶段,古典舞蹈语言显得与旧舞剧里的王子、仙女过于紧密,因此被弃而不用。代之而起的时而是自由的造型,时而是歌舞场中的生活舞蹈,时而是体育运动动作或生产动作,时而是话剧式的哑剧。这些试验创造了个别的、局部的精彩段落,但整体来说不理想。当编导注意到古典舞蹈语言时,却使用不当,机械硬搬,使主人公处在现实生活的条件下,却做出舞蹈课堂上的动作。这样,使现代题材的创作庸俗化了。”万斯洛夫认为:现代题材的舞剧创作“是在找到舞剧专门的‘音乐-舞蹈’戏剧结构形式之后,才克服了哑剧与生活舞蹈交替出现的现象,提供了舞蹈表现生活的可能性。当舞剧主人公开始在舞蹈中生活,也即舞蹈成为表现其感情、思想、整个生活活动的自然形式的时候,出现了不仅仅把古典舞变成描绘其特征之基础的可能,而且出现了把它加以丰富和发展、以适应现代要求的可能。这个丰富的源泉是民间舞蹈、生活舞蹈、戏剧性哑剧、体育运动动作、自由造型(包括劳动和生活动作的舞蹈重现),当这些东西取代古典舞蹈之时,并没有获得成功;而它们与古典舞蹈一起使用并与形象内容的要求适应,效果却很好。”(《舞蹈论丛》1984年第1期第98—99页)苏联的舞剧创作就某种意义而言,一直是我国舞剧创作的参照。不说《天鹅湖》舞剧构成模式的影响,扎哈罗夫的戏剧舞剧《巴赫奇萨拉伊泪泉》、格里戈罗维奇的交响舞剧《斯巴达克》也都深刻地影响了我国舞剧创作。事实上,苏联舞剧创作历史进程中所遇到的课题,我们也是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的;万斯洛夫从美学高度上的舞剧理论阐述,对我们如何去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