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编导应追求借助内在形象性的自由描绘

三、舞剧编导应追求借助内在形象性的自由描绘

就表现手段的差异而言,话剧与舞剧无疑有着对艺术形象“真实性”的不同理解。斯洛尼姆斯基因此指出:“交响形象性问题首先要求的不是外在的模仿,而是深刻再现现象内部孕育的、人类性格内部孕育的实质……舞剧编导应该抛弃图解手法和人物的外在特征,努力追求借助内在形象性的自由描绘。”(《舞蹈论丛》1988年第4期第109页)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斯洛尼姆斯基以《无益的谨慎》和《天鹅湖》为例,对历史上两种类型、两种体裁的舞剧加以分析,认为这二者与对舞蹈艺术形象系统的两种不同态度是相适应的。

斯洛尼姆斯基指出:“在《无益的谨慎》中,舞蹈是按照不断发展的剧情的进程,严格地有充分理由地产生的,有时简直就是直接再现剧情。这里占第一位的是戏剧行动,是它的外在事件、情境的交替。舞蹈为情势服务,给它增添色彩,补充并加强它。离开了剧情,舞蹈也就不存在了……与《无益的谨慎》相比,《天鹅湖》完全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舞剧……作者并没有去追求力度很大的戏剧行动,也没有去追求充分展开的、紧张的矛盾冲突。在《天鹅湖》的优秀段落(二、四两幕天鹅的舞蹈)中,我们看到了压缩到最低限度的事件。严格地说,在第二幕天鹅舞蹈中只有一个情节,即王子与奥杰塔相遇;在第四幕中也只有一个情节,即悔恨万分的王子回到了恋人身旁。编导在一个简明的事件上构筑起整整一幕从舞蹈上说是很紧张的戏……长达二十分钟的舞蹈不是与剧情无关的插入性娱乐舞蹈,它诉诸心灵和理智,塑造了大批扣人心弦的形象,表现了多种情绪,一点也不亚于充满事件的剧情……在这里,舞蹈没有外在的图解性,充满内在的形象性;《天鹅湖》把剧情融化在自身之中,而不像《无益的谨慎》那样给剧情做点缀装饰。”(《舞蹈论丛》1988年第4期第110页)

作为对舞剧表现“真实性”问题的结论,斯洛尼姆斯基指出:“我们把图解性和内在形象性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指出它们之间的鸿沟,是为了要反对那些徒劳无益地在图解性中寻找‘真正的现实主义’的图解性手法的拥护者。但是,并不禁止也不可能禁止在舞蹈内部按照舞蹈的规律,在服从于舞蹈的条件下采用个别的哑剧手段。对个别的图解性手段,只要它们服务于惟一的主要任务——艺术概括,也丝毫不必禁止采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有没有这类手段,而是作品的总的艺术主张,是它的整个形象系统……重要的一点是,舞剧编导要懂得自己的艺术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生活的。它是靠形象性生活来发挥成功的。这种形象性的力量不在于演员的某些模拟性动作,而是在于用舞蹈形象来肯定生活的美和真……”(《舞蹈论丛》1988年第4期第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