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哑剧是芭蕾艺术的灵魂
是的,诺维尔是“哑剧芭蕾”的热衷倡导者,也是积极实践者。如他所说:“我放弃了自己曾采用过的体裁而热衷于惟一适于舞蹈的方兴未艾的哑剧……纯舞蹈至今只囿于舞步的技巧和有条理的胳膊运动,因此,它只能被看成一种技艺,其成功只限于灵活、敏捷、力度以及‘卡布里奥尔’(cabriole——芭蕾的一种空中腿部打击动作)的高低。但是,当哑剧情节与这些机械动作相结合之后,舞蹈才开始有了生命……舞蹈开始说话,开始表达和倾诉丰富的感情,从而被列入模仿艺术行列。”(《舞蹈论丛》1988年第1期第97页)说“舞蹈的生命”开始于“哑剧情节与机械动作的结合”,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震聋发聩的效应。
提倡“哑剧芭蕾”或“情节芭蕾”,对于当时的芭蕾现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革。事实上,诺维尔不能不以偏激的姿态来全面批评既往的芭蕾,他严肃地说:“……不要再搞那些筋斗、腾跃和过于复杂的舞步了;放弃扭捏作态而去着力表达感情和朴实风姿,并努力提高表现力;要致力于崇高哑剧,绝不要忘记它是艺术的灵魂。双人舞中要灌注心智,要合乎情理;舞步的行进要突出欢快情绪,种种姿态的调配布局要以天才为指导;扔掉那些冷冰冰的面具,它们只是自然的拙劣抄袭,只能遮掉你们的面貌特征,简直就是淹没你们的灵魂;抛弃那些巨大假发和庞然发饰吧,它们只会使你们的头部丧失对于躯体的正确比例;摆脱掉那种硬梆梆的、僵硬死板的鲸骨裙,它只能使你们身体的美无从表现,使你们的姿态歪曲而丧失优雅风度,使你们的上身在各种位置中必须具有的轮廓美荡然无存。”(第25页)可以说,提倡“哑剧”是诺维尔芭蕾革新的核心理念,而“哑剧”的实施,必然要变革当时芭蕾的形式特征——从面具到发饰,从鲸骨裙到扭捏作态……
诺维尔的芭蕾“哑剧”观,无疑是“戏剧”思潮对“装饰”风格的冲击。他沿用戏剧中“action”的概念,指出:“舞蹈中所说的action,就是借助于运动、手势和面容的真实表情,把我们的感情和激情传导到观众的心灵中去。因此action不是别的,正是哑剧。舞蹈者的一切都应该会刻画,会说话;每个手势,每个姿态,手臂一举一动,都应该含有不同的意义。任何种类的真正哑剧,都是随着大自然各种不同层次的变化而变化的。”(第104—105页)既然action正是“哑剧”而舞蹈又不能没有action,那么显然任何舞蹈都应该有“哑剧”。诺维尔进一步强调并加以分析:“舞蹈有三种,各随身段和面容而异……无论是哪种舞蹈,跳的人都必须模仿,必须演哑剧,必须着力表现。因此,问题只在于使舞蹈语言随着主题庄严的程度,随着舞蹈种属的不同而具有层度不等的高雅性。庄重的英雄史诗式的舞蹈自身就含有悲剧性;混合性,或者叫做半庄重的,也就是通称为半性格舞的,即高尚喜剧,又叫做高雅喜剧。滑稽舞,不恰当地被称为哑剧,因为它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从欢快逗乐的一种滑稽喜剧中借来它的特点……(庄重舞蹈、半性格舞蹈、滑稽舞蹈)三种舞蹈演员各司其一,他们天赋的发挥应该随着各自的身段、面容和专业研究而异。演第一种人的应该是身材高大的,第二种人是风流倜傥的,第三种人是逗趣的。第一种舞蹈从历史和神话传说中取材,第二种从牧歌中取材,第三种从乡村粗鄙图景中取材。”(第91页)文前一连三个“必须”,可以看到诺维尔在“揭竿而起”时的激烈态度,可以看到他是反对既有芭蕾的复杂舞步和常规程式的;而当“哑剧芭蕾”的样式得到确立之后,他的表述就比较公允一些,认为:“芭蕾是舞蹈的组合,是各种配合默契的动作的组合,是变幻无穷的舞步和节拍的组合……芭蕾不过是一出大型的舞蹈。因为没有舞蹈,芭蕾就无法存在;因为作为舞蹈之魂,赋芭蕾以生命的哑剧是属于上述两种艺术的。芭蕾表现主题并描绘主题,舞蹈为之着色,而哑剧情节则赋予它丰富的表现力。”(《舞蹈论丛》1989年1期第113—114页)这当然也可以看出,诺维尔力主“哑剧”或“情节”的目的,是为了使芭蕾艺术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