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

1.借助工具,培养推算能力

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本课是对20以内加法的整理,教学中教师将0—10各数在第一行和第一列按顺序排列,让学生说出在行和列的交叉点位置的加法算式并尝试找出规律,逐渐形成一张矩形加法表。表中行和列都具有“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1,和多1”的规律。加法表这一直观工具,有助于学生理解表中加法算式的来源,渗透对应思想,有助于学生发现20以内加法的规律并进行推算,培养了运算能力。

在观察菱形加法表的横排、竖排、斜排算式时,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这么多的算式容易在观察时产生干扰,因此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把回形尺,便于学生将繁琐的表格简化,从单行或单列中找到规律,从而发现整张表格中算式的规律。此环节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复杂到简单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了运算能力的发展。

2.变与不变,发展空间观念

除了行和列的规律,还有其他规律吗?在矩形加法表中学生很难找出对角线上加法算式的规律。于是,教师将矩形加法表旋转成菱形加法表,这样学生就能发现,原来加法表中的横排和竖排都被转成了斜排,斜排规律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原来加法表对角线的算式被转成了横排和竖排,从矩形加法表中的隐蔽处凸显出来,学生很容易观察到,也就容易找到规律并运用规律来推算。

转动加法表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虽然加法表的形状变了,但蕴含其中的规律是不变的,运用规律来推算的方法也是不变的,在不与不变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多角度思考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发现。

3.巧设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活动的设计,一个出彩的学习活动能使课堂变得灵动,甚至会让学生终生难忘。

由矩形加法表旋转成菱形加法表,不仅让学生经历加法表的构造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加以观察,拓展对加法表的认识,更好地运用规律来推算。

在最后的巩固复习中,教师设计了将算式排排队的环节。学生将手中的算式根据规律摆一摆,不但复习巩固了课上发现的规律,还让这张看似死板的加法表“活”了起来,发展了空间观念,培养了运算能力。

反之,不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活动,则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构造加法表时,学生的积极性与表现有很大差异,这就影响了整节课的学习进程。如何将引入环节的学习活动设计得更好?这是后续研究中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